本月18、19日上海评弹团将在逸夫舞台推出两场“赴港预演”,20日飞往日本在东京、横滨、京都三地进行文化交演流出,25日回到上海后隔日便又要赶往香港进行三场商演……可算是“马不停蹄”了。与其它戏曲曲艺等剧种曲种不同,有着遍布苏浙沪城乡的公益性书场,评弹演员平时并不缺少演出机会。不过也正因为如此,前些年上海评弹团过着舒适的“小日子”颇有些“小富即安”。但随着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节奏,近几年上海评弹渐渐“热闹”起来,演出季、跨年演出搞得风生水起,今年更是一连接下日本、香港、英国、美国等一系列海外境外的文化交流或商演。
饿不死也活不精彩
上海评弹团曾经是汇聚了大量评弹流派创始人及评弹精英的著名团体。不过随着评弹艺术与其他戏曲、曲艺等传统表演艺术一样日渐边缘化,上海评弹团也一度沉寂,评弹这些年也渐渐“演变”成一种以公益性演出为主的曲种。曾经遍布城乡的书场虽然这些年关闭不少,但据前两年的统计数据,仅在上海也依然有数十家书场,每年的观众更是达到惊人的200万人次。而上海评弹团的演员仅数十人,所以评弹演员不愁没演出,上海评弹团的演员每人一年都有150场的长篇演出指标,只要肯演没人完不成指标。加上现在书场大都设在文化馆站等场所,成为面向老年人的公益性文化娱乐场所,因而上座率与演员的收入往往也没太大关系。于是评弹艺术院团和评弹演员难免陷入一种尴尬的境地,饿不死也活不精彩——演出不少但绝大部分是没有压力的公益性演出,创作也有但大部分是应景性的“命题作文”。
乡音书苑一扫“消沉”
不过这几年上海评弹团却一扫前些年的“消沉”之气,随着乡音书苑夜场的开设,上海评弹团渐渐“生龙活虎”起来,在保证公益性书场演出的同时,努力开拓商演市场。一连两年在乡音书苑举办元旦跨年演出均都客满,去年更是成为沪上唯一一家举办跨年演出的戏曲曲艺团体。去年秋天上海评弹团举办的首个评弹演出季持续4个月,在乡音书苑推出“评弹新秀PK演唱会”“上海往事”等4个系列的16场演出,赢得了很好的反响,上座率也上佳。这次在逸夫舞台推出的两场赴港预演据介绍票也已基本售罄,对于平时公益性书场一张票仅三五元的评弹而言,在逸夫舞台这样的“大场子”举办两场最低票价50元、最高180元的演出且能客满实在令人颇有意外之喜。
人才创作双“丰收”
上海评弹团之所以这两年能有此变化,主要得益于创作和人才培养两方面的“丰收”。这两年上海评弹团推出了中篇评弹《陈其美1911》《董竹君》《林徽因》,中篇评话《野狼谷传奇》等新作,更有评弹“系列剧”《半生缘》《枪毙阎瑞生》等一系列作品问世,其中相当一部分是面向市场的作品。另一方面,这几年上海评弹团在一些上海院团面临人才流失的情况下“逆势”引进了数名外地优秀青年演员,其中包括“评弹金榜”十佳榜首黄海华和十佳演员之一陆锦花,在“评弹金榜”中获新人奖的王承目前也已确定加盟上海评弹团。上海评弹团团长秦建国表示,上海评弹团对外地的青年演员之所以有吸引力,一方面要归功于政府这两年的扶持,使得上海评弹团能够以其稳定性来吸引人才加盟,另一方面上海评弹团这两年的创作氛围也成为吸引外地演员的一个重要因素。而上海评弹团自己培养的一批20岁出头的青年演员也在日渐成熟,在评弹团形成了一个人才梯队。
不过秦建国也表示,演出好长篇,服务好老年人,既是社会的需求也是评弹团的职责。而从艺术本身来说,长篇演出也是“立足之本”,固本求实才能有所创新发展。
评弹演出 资料照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