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苏州评弹的境遇有点像橄榄,中间大,两头小。中间这块"硬件"做得很好,无论是对苏州评弹市场的推广还是评弹学校艺术人才的培养,但两头一是从小抓评弹传统文化这块还不够,另一头则是对评弹理论的研究、整理、出版陷于停顿状态。我认为应该做好苏州评弹"活态"的双重保护传承,不仅仅只是100多家书场的表面繁荣,还要担心没了观众怎么办。”江苏省政协委员袁小良昨日接受江南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国家一级演员,现任中国苏州评弹博物馆副馆长的袁小良,这次省两会的提案是“关于加大对苏州评弹理论研究、传承推广经费投入的建议”。江南时报记者 李晓静

苏州评弹发展态势

总体良好

2006年5月20日,被台湾著名国学大师俞大纲誉为“中国最美的声音”、有着四百年悠久历史的苏州评弹,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苏州评弹艺术作为姑苏曲坛的一朵奇葩、苏州古城的一张文化名片,也是江苏省优秀传统文化代表。进入新世纪以来,党和政府及海内外各界人士皆高度重视“非遗”的保护和发展,对传统文化的社会需求量逐年增大,苏州评弹也不例外。

近年来,苏州市委、市政府和市文广新局不断加大对评弹艺术的扶持力度,苏州评弹的发展总体上呈现良好态势。

在所有与苏州评弹相关的单位中,作为苏州评弹之史料实证的支持者、物质载体的收藏者、“非遗”内涵的研究者、“非遗”价值的传播者、推广传承的实践者、文化空间的守护者、“非遗”项目的保护者,以及全国唯一的评弹专业博物馆,经江苏省、苏州市人民政府申报,中国文化部立项批准建成的中国苏州评弹博物馆,其工作职能应该说是最为全面的,涵盖了苏州评弹艺术的“静态”、“活态”双重保护传承,具体而言即包括:评弹史料的征集收藏、保护管理、整合利用、展览陈列,评弹学术理论研究、经典书目的传承展演、文化活动与社会教育服务的宣传推广、文化项目与衍生产品的设计开发及“原生态”的整体保护传承等。

评弹学术研究力量

较为薄弱

袁小良在提案中指出,由于种种原因,中国苏州评弹博物馆现仍依附于苏州戏曲博物馆、中国昆曲博物馆。除去水电、书场等日常开支及部分未成年人评弹教育项目经费和曲目征集经费外,评弹博物馆用于苏州评弹全方位业务发展(史料抢救、研究出版、教育传承、社会服务、衍生开发等)的专项经费仍十分匮乏,苏州戏曲博物馆现有项目经费多用于昆曲博物馆的建设发展,评弹博物馆工作的财政支持可谓捉襟见肘;原评弹研究室(评弹界唯一的)也已解散多年,评弹博物馆的评弹学术研究力量较为薄弱。

袁小良说,评博各方面工作的财政支持和重视力度亟待提升和增强,以更好地发挥评弹博物馆所特有的工作职能,为苏州评弹艺术的传承保护发展事业添砖加瓦。

提案

申请苏州评弹发展专项经费

加强评弹博物馆的业务建设

袁小良告诉江南时报记者,这次提案他拟申请苏州评弹发展专项经费,全方位加强中国苏州评弹博物馆的业务建设,并筹建恢复评弹研究室,以更好地开展以下几方面工作。

整理出版

评博现藏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陈云同志夫人于若木女士捐赠的陈云生前珍藏的大量评弹音像资料,以及光裕社出道录、光裕公所成立150周年纪念册、民国弹词开篇集、近现代长篇弹词名家手稿、民国弹词老唱片、评弹录音带等珍贵文物史料,亟待分门别类地予以专门整理出版,以更好地抢救保护、公之于众;目前,评弹界的艺人专辑、名家传记、演出脚本等出版事务多由剧团、文联、艺人、企业家等出资筹备,较为零散,缺少系统性、统一性和集中性,评博即可承担起该项工作。

理论研究

筹建恢复评弹研究室,多方面、多角度加强评博的学术理论研究工作,筹办发行评弹专门的公开刊物,组织举办苏州评弹论坛。

特色展陈

定期举办临展、特展和曲艺展示活动,动静结合地展示苏州评弹艺术的历史积淀、发展面貌和传承成果,在探索苏州评弹全新艺术表现形式的同时,进一步发掘评弹周边的丰富艺术资源,通过艺术创新、艺术跨界、与新媒体的合作等技术手段,普及评弹艺术。目前,这项特色工作遇到的最大瓶颈就是缺乏足够的经费用于维持和推广。

曲艺宣教

中国苏州评弹博物馆以社会教育、社会实践为阵地,与全市多所学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组织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社会实践课程,为区域青少年提供了接触曲艺文化、古典文化、民俗文化的机会。中国苏州评弹博物馆计划开辟更多的青少年评弹宣教基地,将评弹艺术之根植入到更多“小苏州人”的生命之中。

数字信息化

建设评弹音视频多媒体数据库,将馆内丰富的馆藏资源数字化,从而加强馆内评弹多媒体资料的保管,避免重要音像资料因年久而损坏,并且有效提高馆藏资料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丰富服务的手段,将馆内丰富的馆藏资源更好地提供给公众。

袁小良

江苏省政协委员袁小良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