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雪亭出生于1913年。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以说传统长篇书目《三笑》在上海崭露头角。当时,演唱《三笑》的名家较多,于是上海出现了一股换说新书目之风。严雪亭也在这时候,在经过了一段时期的准备之后,改说长篇《杨乃武与小白菜》。由于书目内容写的是一桩大冤案,主人公杨乃武从冤案开始被诬陷入狱,历经多次反复,挣扎于生死关头。悬念紧张,“关子”迭起,矛盾激烈,十分抓人。更由于书性与严雪亭的表演风格相合,便于发挥特长,再加上,他对这一书目,勤奋研习,丰富发展了这一书目的表演艺术,演出之后,受到听众热烈欢迎,大为走红,成为了大响档。
当年,严雪亭在苏浙各水陆码头演出,到处轰动。江南水乡,有的茶楼书场设在河港沿岸,每逢严雪亭到场演出,赶来听书的大小船只在河浜内停泊得鳞次栉比,犹如今天剧场前拥堵的车辆。有些听众从四处乡村坐了定期航船来听书。往往满满的一船乘客都是赶来听严雪亭的听众,因此,有人戏称,这一航班为“雪亭号”。
严雪亭的演出之所以吸引人,首先是他的说表清脱,叙事状物,条理明晰,用词精当,像线条简明的写实画。人物鲜明,场景真实,可望,可触,可感。杨乃武冤案,既要辨明事理,又有奸人赃官的谋利诬陷。严雪亭叙事,来龙去脉,条分缕析。尤其多次公堂审断,官员衙役犯人,都由演员一一描述表演。(评弹谓之“堂面书”,一般艺人视为畏途。)说得不好,松懈纷杂,使听众印象紊乱,莫衷一是。而在严雪亭的表演中,各色人等,所处位置,一切行动,使听众历历如见,而堂面景物,乃至场景气氛,真实生动,给人以强烈感染。
评弹艺术注重人物刻画,注重角色表演。严雪亭对《杨乃武》一书的艺术加工,更突出体现于其角色表演上。《杨乃武》书中人物繁多。即以大小官员而言,地位不同,性格各异,形形色色。严雪亭一人多角,将各种人物,运用面风手势,嗓音声调等,表演得性格鲜明,千人千面;外表内心,思想活动,刻画生动。他起的火爆脾气醇亲王,刚愎自用的臬台蒯士芗,憨厚稚气的葛三姑,贪图钱财的绍兴师爷钱如命等,都给了听众以深刻印象。《杨乃武》是清代题材的书目。以前的传统书目很少清代题材,因此其原有的手面程式亦皆不适用于表现清代人物的服饰,也不适用于表现其生活用具和动作。对此,严雪亭向文明戏、话剧及其他戏曲吸收借鉴,创造性地表现翎子、马蹄袖等的虚拟性手面以及打千、作揖等动作,丰富了其表演艺术。
严雪亭师从徐云志,说唱《三笑》时,学唱的是徐调。在演唱《杨乃武》后,为了适合书情,在快徐调的基础上,吸收小杨调等唱腔,创出了朴直明快的唱腔“严调”。严调吐字清晰,腔句平直,长于表叙,唱来亲切流畅。但并非他不擅抒情。严调在演唱《杨乃武与小白菜》的关子书目“密室相会”中,杨乃武为使小白菜吐露真情,为自己昭雪冤情,以大段唱篇来“激动她的心,感动她的情”,就对严调的抒情性唱腔有了很多发挥。严雪亭唱来,声泪俱下,沁人心脾,十分委婉动听。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