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的现代题材中篇评弹《拍卖师阿独》于今年7月的一天在上海戏剧学院剧场演出。因为是夜场,天又太热,都是老年人出门的大忌,所以没有去听。后来我看了筹划这次演出的沪港国际咨询集团王其康先生(我们还是习惯地叫他以前在建委系统负责教育工作时的称呼“王校长”)给我送来的碟片,又读了作家孙颙的小说原作,就止不住心痒难熬,想说上几句。

首先我觉得现在文艺创作的天地确实是日渐扩大了。想想早先写人物要写先进人物英雄人物甚至是“高大全”的人物的那些条条框框,至今还是有点不寒而栗。又仿佛记得上世纪五十年代曾经有过能不能写中间人物的讨论,最后也是被否定的。现在写的这个拍卖师阿独,他应该归于哪一类?他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作为,只是个善良而正派的生意人,属于社会中下阶层的小人物。但他有信念,钱是要赚的,不能弄虚作假,要讲信用。得了人家的帮助要感恩,想法子报答人家。当年热衷于“七斗八斗”的时候,这种信念又是不足为训的。而按照现在的社会道德文明标准,恰恰需要补上这一课。前后对比,令人感慨不已,不禁想起陶渊明的那句名言:“知来者之可追”。

其次,这个拍卖师的故事被改编为评弹,我认为又是对题的。我虽然不是很懂评弹,却也对它有点熟悉。评弹的特点很多,其中之一是对市井小人物的刻画,可谓栩栩如生。在传统的老书中,小人物的戏常常不输于大人物。譬如《玉蜻蜓》,我们常听的一些书中片段如《沈方哭更》《文宣荣归》《洞桥拾子》《看龙船》《问卜》《关亡》《三搜法华庵》等等,都是小人物在唱主角。我特别欣赏《三搜法华庵》中的那个老佛婆,她虽然没有文化却有丰富的人生经验,是个老好人却又聪明机智,如果不是她的呵护,孤苦伶仃的志贞师太差一点就要遭难了。

《描金凤》中的老地保,看穿栽赃陷害徐惠兰那桩命案的破绽,宁愿丢了差使也要与贪官斗争到底。最后冤案得以平反,老地保立了大功。在封建社会中,地保算得了什么,连三班衙役都可以对他呼来喝去。正是这个不起眼的小人物怀有满腔正义,而刘天韵的表演又赋予了这小人物新的活力。现在闭着眼睛想起来还感觉到他的声音笑貌。

至于现代题材书中的小人物,如今我还有点印象的是《冲山之围》的那个钟老太。说实话,我想念的还不是这个角色的本身,而是演这个角色的张鉴庭。没有办法,中国的民族戏曲,不管是哪一个剧种,没有好的演员来演唱,再好的故事,再好的剧本也红不起来。这次《拍卖师阿独》连续在常熟、上海等地演出,还能激起观众的兴味,靠的正是苏州常熟常州和上海的六位演员,他们都是当今评弹界头挑的名家。听说“王校长”在组班时一一访贤。这些名家首先也是认可了这个拍卖师的故事适合“评弹”的口味,在台上有发挥的余地,才愿意参加排演的。

这个评弹新作总算立起来了,但要成为经得起岁月的考验,博得更多听众喜爱的保留剧目,还需要不断地磨炼和加工。现在看来最大的弱点还是书中几个人物形象不够突出,尤其是拍卖师的性格不够鲜明。我认为不要拘泥于是“正面人物”还是“反面人物”的狭隘观念,要把他写得再活一点,“噱乃书中之宝”,要在拍卖师的言谈举止中充分表现出来。拍卖师总有他那一行的特点,好人是不错,生意经还是要讲的。

当前的评弹演出好像有点寂寞。沪港国际咨询集团作为一个民间团体,愿意花点力量来凑点热闹,我来送上一点寂寞的掌声。《新民晚报》A23版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