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听王月香感情奔放的响弹响唱,这是一种不加修饰的草根艺术的真味,听起来虽然还显得粗糙,但是比起那些经过装饰的,由此而把苏州评弹的说表忽略强调弹唱的音乐性和优美性的趋向,我看,还是王月香的流派唱腔来得亲切。今晨打开电脑,看到之风传来的消息,王月香于昨天下午去世了,评弹世家的王家随着王月香的去世,差不多已经再也没有人还在吃评弹的这碗饭了。流派唱腔的创始人除了薛小飞还健在,其他的都走光了,评弹的一个时代该落下帷幕,帷幕之外的,那就是现在那种令人不能安静听书的豁虎跳的艺术,满台的美轮美奂,满眼的载歌载舞,草根本色的王月香走了,带走了一个时代,我们默送评弹的远离,难以融会当前的主流,评弹又将开始以古老的面目出现在我们的面前,这一点倒是和主流的把评弹忙不迭送进博物馆倒是一致的。
随身听里面放入了王月香的两段弹唱,《英台哭灵》和《三斩杨虎》,嗓音的荒芜是常年说书所至,我喜欢这一类的嗓音,所谓烟酒嗓,这是曲艺艺人的喉咙,就像说大书的差不多都是哑嗓一样。听王月香原汁原味的唱腔,比较赵慧兰的唱,过于漂亮了,赵慧兰的唱其实缺乏的就是王月香的那份激情,显得平静而又平常,不过就境遇而言,王月香赵慧兰师徒真正用得上一句俗话,就是“出道是我早,享福是侬好”。各种意思上,王月香的遭遇曾引起人们的话题,这是一段辛酸的往事,我也已经不想再重提,这里牵涉到制度和社会福利等很多问题,也有人事上的败笔。一个流派唱腔的创始人,最终的艺术级别仅仅是国家二级,而那些无所建树的、心猿意马的、不务正业的老句三,则纷纷可以成为国家一级演员。这种不平衡虽然到处可以看到,但是评弹界的这种状况并不是仅仅对老一辈的艺人不公,举一个例子,上海的吴新伯和江苏的汪正华,从出道伊始就是吴新伯不如汪正华,现在更然,汪正华还活跃在说书的第一线,而吴新伯则龟缩在父母的光环之下动脑筋怎么去钞票瀑出来的社区拾钱,对于评弹的未来会怎么样,评话是不是就断送在他们这批不肖手里,恐怕从来没有想过,有的是挂牌国际一级的地位,而技艺高超胜过吴新伯很多的汪正华,恐怕还仅仅是国家二级,这就是我们为什么看不懂的地方。
王月香的唱腔流派影响着几代弹词女艺人的弹唱,她的随着者很多很多,就像江苏的侯莉君,她的唱腔在官方正式认可之前,早就在听众之间流传、成为后学者竞相学唱的优美声腔之一。在王月香唱腔的基础上后来成为脍炙人口的赵丽芳的《活捉王魁》、赵慧兰的《鸳鸯阵上话衷肠》、施雅君的《怒斥陈世美》等等,都是发扬光大了王月香的流派,丰富了王月香的唱腔体系。雁过留声,王月香应该走得无有遗憾的。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