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苑大观 | 评弹雅韵——在乾隆皇帝面前有个座位的御前供奉:王周士
提起苏州评弹,大家并不陌生,它现在不仅流行于江、浙、沪一带,拥有相当数量的听众群,而且影响已遍布全国以及日本、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赢得了许多海外知音。天津文艺广播《曲苑大观》节目“评弹雅韵”节目为大家介绍苏州弹词历史上的御前供奉——王周士。
我国的说唱文学起源很早,在唐代已很兴盛。明代泰州的大说书家柳敬亭更为大家所熟知,柳敬亭在苏州逗留了很长时间,对苏州评话、弹词有很大影响。明清之间,弹词的发展已有相当规模,据统计,明清编刊的弹词作品就有三百部上下,其中著名的有《天雨花》、《再生缘》、《精忠传》等。
到了清代乾隆年间,当时苏州的评话、弹词已颇有声名,传说当时乾隆皇帝也久闻弹词盛名,颇感兴趣。他下江南来到苏州,就找来说书人为自己说书,当时叫来的是擅长说唱《游龙传》的弹词名家王周士。那天天色已晚,乾隆特赐红烛一支,命他弹唱,但王周士只是默不作声,乾隆大惑不解,问其原因,王周士说,臣所执行业虽然低微,但是我们的习惯是坐谈今古,而且还要弹奏乐器,所以站着、跪着都不能给您表演。乾隆听了,就赐给他一个蒲团,王周士这才坐下来弹唱。他唱的是《游龙传》,乾隆听后觉得这种民间说唱颇有趣味,一时兴来,就赐王周士七品顶戴,令他随驾回北京自己说书。
当年苏州评弹界为拥有王周士这样一名“御前供奉”而自豪,感觉身价百倍,从而学习弹词者蜂拥而至,那个赐坐的蒲团也从此被命名为“君垫”并且为历代评弹艺人沿用至今。
王周士跟随乾隆皇帝回到北京之后过不惯官场生涯,没多久就称病告假回乡。王周士回到苏州后,创立了评弹艺人第一个行会组织光裕公所,作为联络艺人的同业公会和切磋技艺的场所,还特地在公所里供奉了三皇祖师的圣像。光裕社对评弹艺术的发展曾起过积极的作用。
1926年12月,光裕社创社150周年,评弹界曾在苏州举行过大规模的庆祝活动,刊印过《光裕社一百五十年纪念册》,并在第一天门建造了一座纪念石幢,石幢上镌刻一首诗文:“当年扈跸唱回尘,曾赐王郎七品官。百五春光弹指过,姓名曾待后人刊”,就是追忆王周士的。
王周士不光书说得好,还把他在书坛上的经验体会总结成《书品》与《书忌》,他提出的"快而不乱,慢而不断,放而不宽,收而不短"与"乐而不欢,哀而不怨。哭而不惨,苦而不酸"的说唱理论,已成为我国曲艺界非常经典的说唱表演法则。为后世艺人所重视,流传至今,被一代代说书人奉为圭臬。
书品
书品十四则:快而不乱,慢而不断,放而不宽,收而不短,冷而不颤,热而不汗,高而不喧,低而不闪,明而不暗,哑而不干,急而不喘,新而不窜,闻而不倦,贫而不谄。
书忌
书忌十四则:乐而不欢,哀而不怨,哭而不惨,苦而不酸,接而不贯,扳而不换,指而不看,望而不远,评而不判,羞而不敢,学而不愿,束而不展,坐而不安,惜而不拼。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