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为庆祝友新公益书场开张七周年,友新文苑“嘉和评弹社”成立一周年, 14名评弹社成员自己创作并演绎了7个反映老新郭本土特色的曲目,为辖区居民演绎了近2小时的视听盛宴,吸引了100多位市民前来捧场,其中包括苏州评弹团副团长周明华、苏州评弹学校副校长潘亦霖等著名评弹艺术家。
评弹“发烧友”为听一场“书”,提前三小时占位
友新公益书场从2007年6月1日创办至今已是第七个年头,是目前姑苏区坚持时间最长一个公益书场。在去年12月应广大票友要求,书场将演出时段由每周一、三、五下午增至连续半个月一场的评弹剧目,几乎全年无休,免费为居民带来听觉享受。友新街道“有心人”公益服务中心负责人于光荣介绍说,公益书场常常爆满,百来平方米的场地有七八十人的座位,但随着人气不断上升,“在不影响观看质量的前提下,已加座至可容纳百来号人。”
今年79岁的秦菊娣居住在润达新村,她见证了友新公益书场从无到有的过程,“七年前,这里还是一片竹园,后来有了这幢楼和书场,”秦菊娣说,自己喜欢听书,书场的每一次评弹活动她都没落下。友新公益书场俨然成了她退休生活的“重头戏”,“这里有免费的茶水供应,早晨十点半在家吃好午饭,我就和一群老姊妹们带着茶杯来到书场,等待好戏开始。”书场是下午一点才开始活动,秦菊娣她们早早赶来是为了占个好位置。但是她们还不是来的最早的,据于光荣表示,曾有一位来自昆山的评弹“发烧友”早上十点就到了书场,手里准备着几个包子当做午餐,“这是吃饭的时间也要省下来听场书啊!”
“多亏街道支持,响应国家‘文化惠民,文化为民’的号召,”于光荣说,公益书场不但不收居民一分钱,而且还舍得支出,为了让大家享受到更优质的“段子”,如今街道请来的大都是江浙沪地区国家二级评弹演员来表演。
一个传承评弹技艺与新郭地方文化的平台
2013年6月13日,友新文苑“嘉和评弹社”成立了,成员均为友新公益书场的铁杆“粉丝”。该评弹社设有2名指导老师、2名专业顾问,包括葛敬安、吴蝶花、钱红志等来自江浙沪各个艺术团的评弹演员。
今年88岁,原吴中评弹团的“老艺人”何学秋,担任评弹社顾问,受大家敬重,他教授的社员吴桂琴是位女票友,年龄相差28岁。吴桂琴原先是唱开篇的,想多学些内容,评弹社便为她安排了指导老师何学秋进行“说弹词”这么功课的传授。一个认真练习,一个悉心指导,终于在2014年春节书场中,师徒二人共同合作的折子戏《骗开巷门》赢得了观众阵阵掌声,说、学、逗、唱、演样样过关,让在场的每一位观众听得很是过瘾,“走出了票友会的规模和格局” 。
除了评弹社内部学习交流,他们还注重利用对外交流的机会,向其他表演者学习取经,并积极从事公益事业。于光荣表示,截至目前,“嘉和评弹社”已进行了十余场对外活动,银色家园敬老院的慰问演出、辖区内社区“评弹沙龙”交流,去年十月份开始足迹扩展到苏州大市区,在相城区黄埭“百年书场”的汇报演出中,因出众的表演受到了黄桥文化站的邀请。
不仅如此,评弹社也成为一个孕育新人新作的摇篮。现在,由老师“填词”,评弹社成员表演的独具地方特色的“老新郭文化”曲目《新郭虽小古迹多》以及反映社会面貌的曲目《百善孝为先》、《助人为乐》等,一同满足辖区内“老苏州们”的新鲜感。“接下来,我们将在江浙沪地区的进一步交流中,我们将尽可能多的表演自己创作的曲目。”于光荣说。
友新公益书场开出了家门口的“连锁”书场
友新街道地处城乡结合部,有1.1万多失地农民。友新街道新郭社区官庄前花园的住户中有近九成都是原新郭村的老农,为方便这些分布较为集中的老“新郭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评弹乐趣,去年12月1日,在官庄前花园对面开启了这个友新公益书场的“连锁”书场——新郭书场。据了解,新郭书场面积达100多平方米,可容纳60名听众,不仅有高质量的听书环境,最省心的是辖区居民只要走几步路就能到达。
家住官庄前花园的王小毛今年80岁,是名“资深老农”了,像很多邻居一样,拆迁后搬到高楼大厦里,过着“城里人”的退休生活,他有着许多不适应。能够和邻居们坐在一起喝喝茶、磕磕瓜子,听着熟悉的“乡音”,是他觉得最惬意的事情。有了新郭书场以后,每周二、四下午,他和其他“村民”便去听书,一次也没错过。“我们对吴侬软语有着特别的情感,听着评弹仿佛一下子回到了拆迁前,很怀念啊。”王小毛说。
于光荣表示,以后也将让新郭书场“提档升级”,不断引入更多专业评弹表演演员,提升该处居民幸福感。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