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东方艺术中心名家名剧月的重要演出之一,“徐惠新周红文化评弹鉴赏会”将于4月15日和观众见面。自2012年第一场文化评弹鉴赏会“香远益清”诞生,4年的时光已经悄无声息地过去。文化评弹也通过一次次演出、一个个作品,润物细无声地渗透到许多传统文化爱好者的心底。
改变,时不我待
从1998年到2008年,是周红在书坛上风生水起的10年,演出频繁,声名渐著。然而,鲜花和掌声之后,周红却感到前所未有的恐慌。“因为,整整10年我的艺术几乎没有进步,相反,却是在不断地消耗、透支自己。”周红一直在寻找一种改变——唱法上的,更是理念上的。
有一次,周红在台湾演出。“整场演出只有一个内容——《红楼梦》中的‘葬花吟’,用各种不同形式演唱。”周红回忆说,当她一个人抱着琵琶走上舞台时,台下两千观众,鸦雀无声。这样的感觉是从未有过的。对比其他书场,很多老听客其实是把书场当成一个交友的场所——你在台上唱,他们在台下聊天。但是,台湾的这场演出让周红重新感受到了艺术的尊严、艺术家的尊严、文化的尊严。“文化评弹”四个字,渐渐在她脑海中有了一个雏形。
曲高未必和寡
周红的第一场文化评弹演出举办于2012年,取名“香远益清”,取周敦颐《爱莲说》之文意。出人意料的是,就是“文化评弹”这简简单单的四个字,一经提出就招来众多冷嘲热讽。“难道只有她周红有文化?我们都是没文化的人?”有同行这样讽刺。周红自掏腰包拿出了11万,心里做好了最坏的打算——11万血本无归。“至少,我也尝试过了,死心了。”周红说。
抱着这样决然的心态,第一场演出正式拉开帷幕。事后,各方面的反馈都证明了周红的成功。最让她感到开心的,是微博上一位80后白领听客给她的留言。这位可爱的女孩告诉周红,自己自小是个评弹爱好者,但她从来不敢对别人说出自己的爱好。因为,在同龄人的眼中,听评弹的都是那些七老八十的老头老太,书场就是可以大声喧哗、随便嗑瓜子的茶馆店。“可是,今天您让我终于可以扬眉吐气地在办公室里说一句‘今晚我去听文化评弹了’。您让我觉得听评弹特有腔调。”
海纳百川成其大
演出用了大屏幕——租赁费用不菲,占去了制作成本的很大一部分。可周红坚持要!大屏幕上的每一幅图画,都是周红和徐惠新亲自挑选的。就连演出字幕的字体,周红也要再三斟酌。从2012年至今,文化评弹已经连续举行了四场演出,关注的人越来越多,合作者的道路也渐渐宽广起来。每一次演出,周红都有所突破。花道、茶道的引入,让文化评弹的展示越来越全面。
周红一直很心仪上世纪30年代上海的评弹氛围。那时候的评弹是上海滩最时尚的高雅艺术之一,是绅士名媛文化交流中最经常提及的东西。而周红要做的,就是将这种雅致的生活方式通过评弹再寻找回来。“我们在台上,一段书、一句唱、一个眼神,台上的一枝花、一炉香、一盏清茶,都是有感情的,他们是一个整体。”所以,周红说,文化评弹不仅仅是评弹文化或是曲艺的呈现方式,“她应该是一种文化传承,是一种生活态度。”
周红与徐惠新
周红与徐惠新公益场演出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