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晚,伊玛堪皮影戏《西温莫日根》2015年巡演交流活动走进市第一中学,为广大师生们带来了一场赏心悦目的文化盛宴。
2011年11月,赫哲族伊玛堪说唱和中国皮影戏(望奎皮影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分别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与“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为了有效保护和传播这两个联合国项目,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望奎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联合推出了原创结合剧目伊玛堪皮影戏《西温莫日根》。该剧目以传统伊玛堪说唱中的“莫日根—阔力型”经典故事为基本素材创作。“莫日根”即赫哲语的“英雄”,“阔力”为赫哲语“神鹰”,多由女性变化。该剧讲述了主人公西温莫日根历经苦难,拥有神通,西去征战,结拜兄弟,比武成亲,在妻子和姐姐等人的帮助下,打败敌人,杀死怪兽,战胜恶汗,解救母亲,带领乡亲们返回家乡、重建家园的故事,让观众的目光沿着辽阔黑土,透过苍远历史,勾起绵绵思绪,感知中华民族的精神魂魄,在愉悦、遐想中获得振奋和美感。该剧目作为实验性保护工作项目,是黑龙江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传播式保护的新探索,旨在激发非遗传承活力,探索保护新途径,提高皮影戏和赫哲族伊玛堪说唱的影响力,更好地宣传、保护和传承这两个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使之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拓展传承发展新空间。
今年1月,伊玛堪皮影戏《西温莫日根》在哈尔滨首演后引起各大媒体、社会各界以及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研究单位的高度关注,尤其是文化部非遗司对这一创新传播保护方式提出了具体要求,并确定了在全国部分省市巡演活动。双鸭山市作为本次伊玛堪皮影戏《西温莫日根》巡演活动的首场演出。该剧目由国家一级编剧谭博编剧,谭博、苏君喜导演,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组织完成剧本创作和部分艺术设计,望奎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县群众艺术馆组织排演。望奎皮影戏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谷宝珍亲自指导,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马万里雕刻影人。同时邀请了伊玛堪说唱学者陈恕、皮影戏专家薛兆平、戏剧学者薛成荣等担任艺术顾问,还邀请赫哲族伊玛堪说唱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吴明新和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葛玉霞录制说唱,并请他们到排练现场亲自传授赫哲族习俗和现场指导。在创作排练过程中,得到了哈尔滨儿童艺术剧院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伊玛堪说唱是赫哲族特有的口耳相授、世代传承的古老民间口头说唱艺术,是赫哲族的历史记忆和文化象征,被誉为“北部亚洲原始语言艺术的活化石”和“人类文化多样性的一个活标本”。作为中国皮影戏重要组成部分的望奎皮影戏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被誉为黑龙江“江北派”皮影戏代表,其“两合水”影腔调独树一帜。伊玛堪说唱和皮影戏列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来,黑龙江省加大了保护、传承和传播力度,采取了支持传承人开展不同形式传习活动、开办多个传习所、建立展览展演基地、鼓励社区民众参与宣传和传播、在大学设立研究基地等多种举措。将传统伊玛堪说唱故事创编成皮影戏,是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播的一种创新方式。伊玛堪皮影戏《西温莫日根》的公演,拓展了伊玛堪说唱的传播渠道,最大限度地让广大民众了解和熟悉赫哲族这一民间艺术瑰宝,使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得到发扬光大。因望奎皮影戏的老艺人们习惯于演传统戏,娴熟上口,易于演出,却部分地束缚了皮影戏的发展,也流失了许多观众。原创结合剧目《西温莫日根》在策划构思、戏曲结构、编导技法、唱腔作曲、影人雕刻及舞美设计上,保留了传统艺术的原真性,充分发挥皮影戏和伊玛堪说唱各自的艺术本体特征。同时,两个优秀民族民间传统艺术又与时俱进,适应时代要求,借鉴其他艺术表现手段,融入现代观念和情感来进行展现,使老艺人们能够与时代艺术发展相对接,给观众以耳目一新的艺术享受,拓展了受众群体,让更多年轻人接受了皮影戏;另外,新剧目的排演又吸纳了一批年轻人投入到这古老的皮影戏队伍,解决了后续人才问题。
赫哲族伊玛堪说唱与皮影戏结合剧目《西温莫日根》的正式演出,对于在新的时代环境下,接续优秀传统民间艺术,让世界非遗之珠走进人们视野,在光影流转、舞台转换中打通古今,让观众在领略中华历史文化传承的丰厚情怀中,感受到赫哲族伊玛堪说唱和皮影戏的非凡艺术价值,实为激发非遗传承活力、探索保护新途径的双赢之举。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