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惯了好莱坞大片,皮影戏对现代大学生来说,似乎有些遥远。然而今年8月2日至9日,一批90后大学生走进宣城水东镇,跟民间艺人学习皮影制作,并拍摄纪录片。他们希望通过努力,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并珍惜这一传统民俗文化。

尝试演皮影戏,自编自导,乐在其中

制作皮影真不容易

21岁的杨娟是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学生。昨日,她告诉记者,团队里共有7名大学生,大多跟她来自同一所大学。

在民间艺人何泽华的皮影戏博物馆内,大学生们跟着学习部分制作工序:临摹、雕刻、上色。“当何老师拿出他收藏的皮影时,我们都惊呆了。每道眉眼、每处雕刻都十分漂亮,用手触摸,那种质感仿佛有生命力一般。”

大学生们尝试制作的是西游记人物皮影。“临摹不能太用力,会将纸划破,每个线条要尽量一笔完成。雕刻时刀不能动,要靠转动模板来完成。”杨娟说,这些步骤看起来简单有趣,做起来其实特别难。

整整三个上午,学生们才将皮影的脑袋做了出来,跟原版相比,却只有八成相像,“沙和尚”的胡子搅在了一起,“红孩儿”一只耳朵好像受了伤……他们面面相觑,忍不住发笑,但仍颇有成就感。

民间艺人介绍皮影制作过程。

深入山村拍纪录片

拍纪录片是活动里的重要任务。每天,学生们很早就要起床,坐车或者乘船,到山村里采访皮影戏的民间艺人,晚上熬夜探讨拍摄事宜,有哪些不足之处需要补拍,第二天如何从不同的角度呈现,等等。这段时间里,他们平均每天只能休息4个小时,在车上或船上不停打瞌睡。

大多民间艺人都七八十岁了,学生们听老人讲述皮影戏的故事。“想到他们把毕生心血都奉献给了皮影戏,会非常敬佩他们。”杨娟说。

张超是拍摄纪录片的负责人之一,为了清晰展现民间艺人的生活状态,他很注重细节,常常热得汗流浃背。“我们拍摄的片子有100G,后期还有大量工作,将纪录片浓缩成二三十分钟。”张超对记者说。

希望皮影戏能传承

劳累时,学生们最大的乐趣就是自演自导皮影戏。“妖怪,往哪里逃!”“师傅,我才是真正的悟空啊。”……每当此时,大家就会忘记辛苦,只有快乐。

通过调研,学生们发现人们对皮影戏的认知已经很低,一位民间艺人说,今天的皮影戏仿佛在“等死”,这让他们都感到很心痛。“接触到皮影戏时,其魅力之处不仅在视觉审美,还有艺人注入其中的情感和生命力。它代表的不仅是一种民俗文化,还有珍贵的历史,应该传承下去。”杨娟说。

学生们还告诉记者,他们将在校园里举行宣讲会,“我们想从安徽大学开始,将皮影戏表演和展览逐步扩大到其他高校,让更多人感受皮影戏的魅力。”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