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资料显示,清末时期,长垣县遭受涝灾、蝗灾等自然灾害,迫于生计,有着戏曲传统的长垣县吕庄村人背井离乡,吕庄村皮影艺人常年活动在开封、滑县、浚县,白天唱堂会,表演“二人班”,晚上演皮影,以此养家糊口,皮影戏也逐步成为了吕庄村人谋生的手段。由于受老艺人的影响,吕庄村许多大人、小孩都能演皮影戏。当时,该村艺人李朝凤、付玉存经常在滑县县衙门口演出,因其演出水平高、皮影制作得好、皮影操纵水平高而声名大振。当时,皮影戏因为便于携带、需要的演员数量不多、深受演出地区老百姓的喜爱而发展非常迅速。该村知名绅士刘清兰,将当地百余家皮影班班主整合到自己麾下,成立同乐班,遇有红白事、堂会及别的演出活动,同乐班统一调配,逐步规范演出市场,成为当地皮影戏班的龙头老大,以至于各地皮影戏艺人以学艺出自同乐班为荣。
现在,家住长垣县丁栾镇、已经90多岁的内黄县大平调剧团退休艺人郝景文,就是出自吕庄村同乐班。该项目的传承人、村民吕心海的祖父与刘清兰、李朝凤、付玉存基本上是同时代的皮影艺人。其祖父吕清旗(生于1858年,卒于1923年)外号大秃,擅唱大平调,曾在黄河两岸的东明、长垣享有盛誉,后流落开封戏班。后因与开封班主发生利益冲突,被赶出了戏班。回到长垣后,吕清旗等人继续演出皮影戏,为五彩皮影戏在长垣吕庄村的普及起到了推动作用。受他的影响,先后有吕绍禄、吕绍治等几十人逐步掌握了皮影戏的技法。
1957年,长垣五彩皮影戏班被政府收编,成为当时中国仅有的4个皮影剧团(唐山、湖北、西安、河南)之一。同年,河南长垣皮影剧团赴省会参加河南省首届戏剧观摩汇演,演出《西游记》中《火焰山》一折,荣获两项金标奖,该团团长、吕心海的父亲吕绍治荣获个人优秀奖;1961年在西安参加全国戏曲汇演,获得金标奖;1963年慰问陈留(开封)军队,获锦旗一面;1964年在郑州老坟岗连续演出45天,场场爆满,受到当地群众的热烈欢迎。1964年改演现代戏《卖箩筐》、《月上柳梢头》、《好媳妇》等。1966年该团停止演出,1984年后,剧团解散,皮影戏从此一蹶不振。
新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办公室主任王明磊说:“长垣五彩皮影人物刻画优美、简练,线条粗犷豪放、大胆夸张。节奏韵律感强,刚中寓柔、疏密得当,继承了民族民间剪纸的质朴、浑厚、劲烈、豪放的艺术风格,在表现方法上超越了对自然的摹拟,具有较高的绘画、雕刻、音乐、声乐和表演等艺术价值。”
长垣五彩皮影在人物造型方面非常讲究,所画线条古拙粗旷,装饰图案有着深厚的民间艺术气息。其中,女身发饰、衣饰多为花草云凤图案,男身装饰多为龙虎水云图案。皮影做工细腻、色彩淳朴,凸显出民间工艺特有的乡土韵味、悠久的历史和浓烈的民族韵味。
人们说:“宁舍一顿饭,不舍一桩春。”今天,我们可能坐在被窝里就能欣赏到电视、电脑、DVD中的一部大片、一本大戏,但那曾经哺育过咱们幼小心灵、给过咱们精神营养的文化大餐——皮影戏,你可别给忘了啊……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