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皮影戏彻底没落的时代,只有梦想和皮影戏本身的魅力支撑着艺人们对皮影戏的坚守和热爱,但是能够支撑多久,没有人知道。
中国影戏知多少
皮影,世人称之为“戏剧艺术的活化石”“活的绘画”。中国是皮影戏的故乡,十三世纪初,蒙古大军将皮影带到中亚,从此历经五个世纪,逐步由波斯传入埃及,再传入土耳其,最终进入欧洲,并成为现代有声电影的前驱。
公元1054年出生的张来曾在《明道杂志》中写道:“京师有富家之弟甚好看影戏,每弄至斩关羽,即为泣下,嘱弄者且缓之。”影戏所表现的故事情节能使人感动流泪。可见,当时影戏的表演水平已达很高的水平。
关于影戏中影人的制作方法,宋代灌园耐得翁的《都城纪胜》中有过这样的记载:“凡影戏乃京师人初以素纸雕镞后,用彩色装皮为之。”南宋末的吴自牧在《梦梁录》中进一步说明:“更有弄影戏者,原汴京初以素纸雕镞,自后人巧工精,以羊皮雕形,用以彩色妆饰,不致损坏。”
中国古老的幻术,自在表演中被应用后,便形成了中国古代的一种独具生命力的艺术形式——影戏。唐宋以后,影戏成为广大民众喜闻乐见的艺术享受,起初,影戏出现在京师,后来,便遍及全国各地,并在各地取有不同的名称,如“滦州影”“驴皮影”“皮影戏”“影子戏”“皮猴影”“纸影”“皮囡囡”等。
随着古代的一些国际往来,中国影戏也被传到国外。波斯学者瑞德丹丁说:“当成吉思汗的儿子继承大统后,曾有中国戏剧演员到波斯表演一种藏在幕后说唱的戏剧。”据考证,这里所说的就是影戏。后来,中国影戏又从波斯传到埃及、土耳其等地。
明万历中叶以后,西方传教士开始来我国传教,他们一方面向中国输入了近代西方科学技术,另一方面也把中国的优秀文化成果介绍到了国外。公元1767年,来华传教的法国神父居阿罗德把中国影戏带回到法国,在巴黎和马赛表演时,引起轰动,随后又传至英国。特别是当德国大文豪歌德看到了中国影戏后,认为影戏是中国艺术中的瑰宝,应该让全世界的人都能享受到这种集科学技术和表演艺术于一身的东方发明。1774年和1781年,两次作过宣传介绍,使中国影戏一度风靡欧洲。
欧洲可以说是整个幻灯和电影的发祥地。然而,不可否认,中国影戏的智慧之泉曾经滋润过这块发祥地,中国影戏堪称现代电影的开山鼻祖。
关中皮影的眼泪
皮影戏在世界文化艺术发展中的作用不容低估和忽视。陕西是中国皮影戏的发祥地,也是现今依然残存着保持传统本貌的皮影戏班子的少数省份之一。
今天,人们说到陕西皮影,就不能不提到潘京乐,在张艺谋导演的电影《活着》中,潘京乐和葛优、巩俐合作,在影片里演唱纯正的皮影戏,给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随着电影在国际上获奖,陕西皮影也随之引起人们的关注,潘京乐成为陕西皮影戏的代表。潘京乐是陕西华县人。陕西的皮影戏分为东路皮影和西路皮影,华县皮影为陕西东路皮影之代表,千百年来盛行不衰。
华县皮影的唱腔,以细腻悠扬的“碗碗腔”为主。一个皮影班社,一般都是由签手(操作表演),前声(主唱),二弦、板胡、下铛等五个人组成,小车一推,背篓一背,随时可外出演出,逢上庙会、结婚、祝寿、小孩满月,一盏油灯,两张方桌,几块木板就可搭台表演,所以在华县当地,皮影又叫“五人忙”。
近年来由于现代视听媒介的普及,皮影戏演出的机会少了。皮影作为一种工艺美术品为人所爱,一些外国游客尤喜收藏。德国皮革博物馆和日本民俗博物馆都有华县皮影陈列。
在众多的华县皮影戏艺人中,潘京乐是个幸运者,他回忆光艺社参与张艺谋的电影《活着》时的情景:“那电影里最早出场的是我。葛优他们从天津来我家录音,回去后葛优在影棚里模仿比划。”
潘京乐收集着200多套手抄的皮影戏剧本,“现在我是华县收集剧本最多的人。没有人会多过我。”但说着说着,老艺人不觉黯然神伤:“我要一走,好多戏就永远失传了。”
我没有去打碎他的希望,我凝视着潘新红的汗衫,那上面印着“1995台北国际偶戏节”,白色的汗衫已经变了颜色,可是它的光环还在穿衣人的心中闪耀。在这个皮影戏彻底没落的时代,只有梦想和皮影戏本身的魅力支撑着艺人们对皮影戏的坚守和热爱,但是能够支撑多久,没有人知道。摘自《醒狮国学》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