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台皮影戏是应灯盏碗碗腔这种说唱艺术的形象表演需要而产生。明代中叶产生于灵台的灯盏头碗碗腔是农民沿街乞讨时唱的小曲调,灾荒过去后,农民在正、二月闹神会时,继续唱这种曲子。经过老艺人的辛勤努力,把唱起来悠扬婉转、听起来悦耳动听的灯盏碗碗腔与素有“一头毛驴驮一个戏班子”的皮影戏结合起来,形成了群众喜闻乐看、符合农村消费需要的灵台皮影戏。

灵台皮影的制作和皮影戏的表现程式跟其他地方大致相同,它行当齐全,生、丑、净、旦表演各具特色。一个皮影戏班的完整装备包括影件箱具、场具和乐器三部分。(1)影件箱具:有桩桩、头梢、座堂、场景、斩、动物六类。均以牛皮刻雕而成,因此叫“牛皮影子”。桩桩即影人身子,有角子、龙袍、步斩、氅氅、袍子、旦斩、旦龙袍等;头梢有纱帽、王头、包巾、翎子、神怪、公子巾、旦头、帅盔、绿帽子、披发等;座堂有龙座、帅座、官座、书座、绣座、穷座、神座等;场景有金銮殿、帅帐、地狱、花草、山石等;斩有马斩、牛斩等;动物有龙、虎、蛇、骣马、转马等。一套完整的影件约1200件。(2)场具有亮子(即影幕)、亮棍(即影幕撑架)、灯具。灯具清代以前以悬挂式青油灯盏为主,民国以后,逐渐采用煤油罩子灯、汽灯,现在一律采用灯泡。(3)乐器有打击乐、文乐两部分。打击乐配置灯盏头、莲花板、板鼓(爆鼓、干鼓)、梆子、勾锣、铙钹、铰子、小锣;文乐领奏乐器为二弦,演奏员配带铁指套,其它乐器配置有高音二胡、低音二胡、月琴或三弦、笛子、唢呐。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