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一说看戏就是《沙家浜》、《红灯记》、《奇袭白虎团》、《白毛女》,反过来倒过去地看,都看得腻歪了,再说那时年龄也太小,根本没看懂情节,唯一留下的记忆就是穿着军装带着红袖箍的一群人在翻筋斗。在我十一二岁的时候第一次听说还有一种戏叫皮影戏, “文革”时“破四旧”早被破掉了的,改革开放后皮影戏才又被允许演了。

我们那个年龄段的小孩谁都没看过皮影戏是个什么样子,听老人讲皮影戏可比八大样板戏好看多了,甚至比电影都好看。里面有皇帝、岳飞,有孙悟空、猪八戒,还有玉皇大帝、七仙女,唱得也好听,而且是真人真唱,可热闹了。把我们稀罕的不得了,做梦都巴望着早一天能看到皮影戏。

于是,到处打听哪个村有演皮影戏的,一有个风声,十里八村的年轻人都成群结队地往那跑。那时农村没电话更没手机,信息老是不准,好几次都扑了个空。尽管如此,大家的热情一点儿没减,反而劲头更足了。

这天终于有了准确信息,大竹园村今晚真的要演皮影戏,孩子们激动得不行,奔走相告,一传十十传百,很快临近的好几个村的孩子全得到了这个喜讯。

早早地吃罢晚饭,我们庄上的孩子们就吆五喝六地集结起长长的队伍,向十里外的大竹园村开进。说是孩子们,实际一半以上都是二十岁左右的小伙子、大姑娘,大家都没看过皮影戏,谁不好奇?加上弟弟妹妹独自去大人也不放心,需要有大孩子领着。

到那一看都傻眼了,离戏台还有半里地就前进不了了,戏台四周黑压压的,足有上万人,比平时看露天电影时不知多了多少倍。

戏台设在村里的一个宽阔的打谷场上,旁边有村庄,有小树林,还有稻田。稻子刚收割不久,田里都灌上了水在沤茬,月光下一片一片的白。来得早的都挤到打谷场上,来迟了的挤不进去,只好远远地站在田埂上。旁边的树上也爬满了人,远看像吊着一个个老鸹窝。

原以为演皮影戏需好大好大的舞台,没想到就那么一块比被单子还小的屏幕。因为离得太远,我问了半天戏台在哪?别人指了半天,我才弄明白,远远的那个像一张稿纸的白布就是戏台。于是大失所望,只恨自己长着千里眼。

人们还在不断地朝这里汇聚。那边锣鼓锣鼓嚓子一响,下面立刻炸了锅,后面的人拼命往前挤,前面的人嗷嗷乱叫,外边的人想进进不去,里边的人想出又出不来。有好多人被挤到了水田里,糊了一腿泥巴。戏台上还没开打,戏台下倒先开打了,台下比台上热闹得多。

这种态势现在想起来就能吓出一身冷汗,眼看一场严重的踩踏事故就要发生,可那时竟没有人想到要停止这场演出。戏台下越打越热闹,戏台上却越敲越带劲,像是在给台下的武打戏擂鼓助威似的,真是不可思议。后来还是因为戏台终于被挤倒了,才不得不取消演出。

这就是我小时候看的第一场皮影戏,除了隐隐约约听了一阵子锣鼓响,看了台下的真人武打,实际上连皮影子什么样都没见着。

后来终于有机会近距离看到了皮影戏的真面目,不禁哑然失笑,原来这就是传说中的皮影戏!我私自认为,年轻人真能坐下来连续看上半个小时的,那绝对是定力非凡的。

有人总结说,美的东西都在想象中,得不到的东西都是好的,得到后才发现原来不过尔尔,爱情、金钱、地位莫不如此。细细琢磨,还真是这么回事。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