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刀下的精彩与传承

—第二届中国滦河杯皮影雕刻大赛侧记

 这是一场特殊的比赛,大大小小的刻刀是笔,油润纯净的驴皮是纸,古色古香的中国滦州皮影博物馆作赛场,随着主考官一声令下,来自陕西、内蒙古、辽宁、山东、山西、甘肃、河南、河北的30名皮影雕刻家纷纷亮出各自的绝活儿,角逐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办的第二届中国滦河杯皮影雕刻大赛的最高奖——“金刀奖”。

皮影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一朵美丽的民间艺术奇葩,在经过加工的驴皮、牛皮上刻出一个个神韵饱满的人物形象,再由艺人们出神入化地操纵箭秆,配上悠扬的唱腔,便能演绎出民间百姓的悲欢离合。刻影人是皮影艺术重要的组成部分,不同地域、风格的皮影雕刻异彩纷呈,举办全国性的皮影雕刻大赛,既比艺人们的雕刻水平,更是一次全面展示各地皮影风采、让唐山观众领略皮影艺术魅力的盛会。

比赛从9月25日14时30分开始,一直到17时结束,在这段时间里,选手按组委会提供的影人图样在驴皮上进行雕刻。赛场上,艺人们刻刀在手,刀锋在薄薄的驴皮上划出一条条或细腻或粗犷的曲线,不时还有小锤敲击的梆梆声响起。评委们在选手间穿行,驻足欣赏刻刀下渐渐显出影人轮廓的作品。比赛还吸引了许多当地群众和摄影师们,把选手们倾心雕刻的身姿摄入镜头。

本届大赛上,30名选手都是各地皮影雕刻名家,有的已白发苍苍,有的是皮影艺术的新传人,其中,来自陕西华县的青年皮影雕刻家汪海涛,曾在去年第一届皮影雕刻大赛上与唐山选手徐艳光同获“金刀奖”,今年他又来参加大赛,并再次夺得本届的“金刀奖”。我市今年选派了7名皮影雕刻好手,滦县的杨明忠荣获“金刀奖”,乐亭县的吴志群和赵国宏分获“银刀奖”和“铜刀奖”。

来自内蒙古赤峰的高云老人,今年已68岁,比赛快结束时,他一边对刚刻完的作品做最后的处理,一边说:“老了,眼神不行了。明年我就参加不了比赛啦。”他告诉记者,自己从小就迷恋皮影,27岁开始学习刻影人,农闲时节,他和村里的艺人们组影班唱影,在老乡们心中,唱影不仅是民间娱乐活动,更包含了祈祝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美好心愿。如今已是赤峰市红山区皮影协会主席的他,在家乡力推“皮影进校园”活动,义务担任赤峰实验小学的皮影辅导员,有40多个孩子在他的指导下学习刻影、唱影。

58岁的山东枣庄选手邢如雨,出身刻影世家,16岁时正式接过刻刀,至今已40余年。作为家族刻影第四代传人,他深感皮影传承的紧迫性,在他的家乡,能刻影人,能耍影、唱影的艺人已经很少了,许多老艺人陆续去世,年轻一代肯学的不多。他和两位老艺人组建了“庄户剧团”,还利用自己在农村小学任教的便利条件,给孩子们开设皮影课,现在他同时还担任枣庄回民小学的义务皮影辅导员,培养的学生有的已在市里的皮影雕刻大赛上获奖。他的梦想就是,在学校里找到皮影艺术的传承人。

参赛选手们都来自民间,对他们来说,刻影、唱影早已融入到精气神中,保护这份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一代代传承下去,是他们义不容辞的使命。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