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来,从早到晚在合肥文化馆摆摊,却不卖一张皮影,每天只拿着刻刀在驴皮上雕刻各种皮影,回答围观者的各种问题……
“我想找到一个愿意学皮影戏的徒弟。”5月底,来自皖北的皮影戏传承人马飞来到合肥,想在合肥招收徒弟,如今,马飞在合肥市文化馆里等了一个多月,却还没招到一个徒弟。
摆摊只为招收徒弟
昨天下午,城隍庙后街的合肥市文化馆里,一间十几个平方的非遗展厅里,来自宿州的皖北皮影戏传承人马飞坐在拐角,拿着刻刀在晒干的驴皮上雕刻皮影人。他的摊位很小,只有两平方米,摊位的上方悬着一根线,几个惟妙惟肖的皮影人挂在上面。其间,有不少市民来问他的皮影人多少钱一个, “不卖的。”马飞似乎有些清高地拒绝了每位问价的人。“我在这里摆摊,不是为了卖皮影。”
不卖皮影人?记者很好奇。据马飞介绍,除了陕西,安徽皖北马家皮影也曾名扬黄淮两岸,马飞就是马家皮影戏嫡系第三代传人,他从11岁起便随爷爷登台表演皮影戏,现在47岁的他一直靠边打工边坚守皮影戏艺术。但近年来,马飞越来越觉得皮影戏生存的艰难,每次演出皮影戏,除了78岁的四伯父懂点皮影戏能帮上他忙,很难找到第二个人上台演出。于是,今年5月底,他通过媒体发布了免费招收门徒的消息。
自己子女也不愿学
说到自己为皮影戏所付出的代价,马飞眼眶红了。他拿起一张驴皮材料,“这皮子在合肥没有。每次要回宿州才能找到驴子,每张两百元买下来,用生石灰把毛磨去,晒干铺平才能制成,一次也只能找到两三张皮子。”为了保证皮影戏的原汁原味,一直以来,马飞都坚持用祖辈就采用的驴皮,而非塑料片来制作每个皮影。制作复杂就更不用说了,每个皮影马飞都要刻上4000多刀才行。
其实,皮影制作上的辛苦还不算什么,马飞最痛心年轻人对待皮影的态度。“我的摊子每天都有大学生来围观,他们用手掸掸上面挂的皮影人,‘这是什么东西?’‘这是什么做的?’看几眼就走了。”马飞有些难受地说,发布招徒弟的消息后,没有一个人来问过,这他能理解。“因为连我自己的孩子都不愿意学这个。”他的小女儿和小儿子已经几个月不与他联系,想以此劝父亲放弃皮影戏这个“过时”的手艺。
想做保安维持生计
马飞的摊子里有一个大木箱,里面有上百只皮影,马飞却一个也舍不得卖。今年到合肥后,他只义务演出6场皮影戏。他的经济来源全靠妻子打工和弟弟资助,但他觉得在文化馆边做展演边等徒弟,经济压力实在吃不消,于是联系了一家保安公司,准备晚上去做兼职保安,维持生计。“但是我白天肯定会在文化馆摆摊的。文化馆的管理人员告诉记者,文化馆的摊位免费提供给马飞用,但他只能自谋生路,他已开始申报进入非遗园,希望政府能够给予他支持。
打算招袖珍人徒弟
一个多月来,马飞也想了很多。“估计想让身体健康的年轻人来学皮影戏很难,我现在想免费招袖珍人做徒弟,他们因身有残疾,在社会上不好找工作,不过智力健康,行动方便,他们可以把皮影戏作为手艺来学习。”马飞一直在考虑什么人会愿意学皮影戏,但他还是希望收到的徒弟能有美术、音乐基础,因为皮影戏不仅要会做皮影,还要会表演,会唱词。由于马飞唱的皮影戏仍是老调,不少观众听不懂,他也在想办法通过黄梅戏唱法来表演皮影戏,让更多的人能听得懂,能接受皮影戏。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