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本发和他的6个伙伴,带着皮影戏的手艺来到济南,这是一群袖珍人,但他们希望去看演出的观众,是冲着他们精彩的皮影戏,而不是他们的身高。

南丰戏楼,坐落于大明湖公园南丰祠院中,百余年间,它是人们听书、看戏、品茗、观相声的场所。近几天,这里有了一支打算长期驻扎、表演的皮影艺术团,每天表演两场:上午10点、下午2点各一场。表演者平均身高1米26,娃娃脸、童子声,而他们的平均年龄已经26岁了。

这支表演团队的全名叫做济南龙在天袖珍人皮影艺术团,团长金本发告诉记者,他们是中国龙在天袖珍人皮影剧团在济南的分团,总团有七八十位袖珍人,分布在北京、上海、杭州等地演出。

“我本身是济南槐荫区人,我在北京学习了皮影这个传统的民间表演艺术以后,非常想把它带回家乡来,展现给泉城人民。”金本发说。

袖珍人拯救老皮影

皮影戏是中国民间古老的传统艺术,始于战国,兴于汉朝,盛于唐宋,元代传至西亚和欧洲,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几张精心绘制的皮影,一块白布,几盏烛光,夜幕降临,乐声悠扬、曲调阵阵,艺人们藏于幕后操纵、寓故事于画面,这是中国先人的智慧。

然而,随着电影、动画片的兴起,以及电视走进千家万户,特别是近年来互联网大行其道,这门古老的艺术面临着失传的困境。65岁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秦礼刚表达过他的担忧——再不加大对皮影戏的推广,这门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可能在30年后就要失传了。

秦礼刚的顾虑绝非杞人忧天。金本发说,他在中国龙在天袖珍人皮影剧团学艺时的皮影师傅是专门从河北、陕西请过来的六七十岁的老民间艺人。因为很多人觉得搞皮影赚不到大钱,这些老民间艺人的技艺传承出现了断代。

“我们袖珍人虽然年轻,可我们希望把这门传统艺术传承下去,希望我们能在保护非遗方面尽一份力。”金本发表示,袖珍人从事皮影表演是有一定优势的。譬如,因为袖珍人身形小巧,当皮影灯光打下来的时候,他们并不用担心、规避自己的影子出现在幕布上。再譬如,因为他们外形与小孩子接近,很容易吸引小孩子前来观看表演,这对于普及皮影戏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大有裨益的。

“所以我们对皮影戏的传承还是非常有信心的。”金本发说。

老皮影融入新理念

我们在南风戏楼观看了一场金本发团队带来的袖珍人皮影表演,发现经典剧目《武松打虎》有些许改动,原故事中“武松打死了老虎”变成了“武松打晕了老虎”。对此,金本发解释,现在社会提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要保护动物,不要随意猎杀动物。

在表演中,像这样因时制宜、因地制宜的改动比比皆是。在剧目《仙鹤与龟》中,为了迎合济南人的心理认同,金本发和他的小伙伴们把布景做得尽量与大明湖贴近。

此外,为了让皮影表演更加生动有趣,金本发团队将真人表演与皮影表演结合了起来。“比如说我们要表演一段《西游记》,我们袖珍演员扮演成红孩儿、孙悟空、猪八戒等角色,先在幕前表演一段,然后再跑去幕后用皮影继续演。”

除了进行商业演出,金本发所在的袖珍人皮影团还经常参与一些公益项目,如参加助残演出,走进养老院为老人义务表演等。“我们希望给他们带来快乐的同时,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皮影这门古老的艺术。”金本发说。

编导手记

身体再小,也能容下大大的梦想;前路再长,也挡不住前进的脚步。对热爱生活的人而言,高矮真不是问题。你看,一个星期前,8位“袖珍人”就拖着重重的皮影戏道具,一起来到了泉城。在他们小小的身体里揣着一个大大的梦想,相信他们可以靠表演皮影戏的本事干出一番事业。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