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北京人的生活中,有一样东西似乎已经被人遗忘了——那就是皮影艺术。
史料记载,早在明朝的时候,皮影戏就在京城列入“百戏汇演”的项目。清朝,京城的皮影艺术在民间发展更加迅速,隆福寺一带的“东派皮影”,西四一带的“西派皮影”,天桥茶馆里的皮影,京西一带村镇的皮影班社等等,据说最盛时,京城演出的皮影戏班社超过30个。而京城皮影不同于其他地区影戏艺术的特点是精致、精美,因为皮影艺术已经进入宫廷和王府。皮影艺术跟皇家、王爷攀上了亲戚,甚至成为达官贵人把玩的物件,皮影艺术的精致、细腻要求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老北京的皮影艺术,还有一个特点是其他流派影戏艺术不具备的,那就是与社会名流交往频繁、皮影轶事不少。从慈禧太后到贝勒爷载涛,从大文学家曹雪芹,到京剧大师梅兰芳、尚小云,美术大师齐白石,曲剧大师魏喜奎;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陈毅、习仲勋、郭沫若、彭真等等都曾经关注皮影艺术,甚至还留下很多有意思的故事,影戏艺术与名人相辉映,平添了不少佳话。
马年春节,万马奔腾,国家进入全新的历史时期。作为京味文化不可或缺的优秀民族艺术形式,我们再次收集老北京皮影艺术的物件、复排老北京皮影传统剧目,就是希望在浓浓的新春佳节的喜庆气氛中,传承非遗文化,让更多年轻人了解非遗,珍惜非遗。并以此向那些曾经为影戏艺术发展、传承做出贡献的老艺人、老艺术家致敬!更希望年轻人、少年儿童由此了解老北京的皮影艺术,了解中国的皮影艺术。
祝愿新的一年里,皮影老艺术家们身体健康、阖家幸福!
祝愿中国的皮影艺术马到成功,不断发展,迎来新的属于影戏艺术的春天!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