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的初冬,在凌源市小西街商业步行街一拐角处的一间屋子里,几十位中老年人围座在一起享受着冬天的温暖。这温暖不仅来自于室内的暖气,还有皮影光盘,皮影舞台、灯与影的华丽色彩。这个地方就是我市首家由个人出资建设的皮影艺苑——凌源市皮影艺术培训基地。令人赞叹的是,这个培训基地招收学生免费培训皮影演员。皮影爱好者可以坐在雅间里免费观看现场皮影表演,说起这么做的原因,皮影艺苑创办者黄宝艳说:作为视皮影艺术如生命的人来说,为了让皮影艺术发扬光大,投资回报社会,这算得了什么呢?
今年43岁的黄宝艳是凌源市知名的皮影艺人。其父黄金廷、其叔黄金旺也是当地有名的皮影艺人。因为父亲唱影的缘故,黄宝艳自小也就学会了唱影。为了提高唱影水平,她13岁那年拜著名皮影艺人常宝珠为师。主攻生、旦两行和贴线。其后,相继受聘于河北、内蒙古、辽宁等多地从事演出活动。2003至2005年间,先后为河北省百灵音像出版公司录制皮影戏《薛超征西》、《包公案》、《飞虎梦》、《二度梅》、《五锋会》、《铁丘坟》、《岳飞传》、《平西册》、《唐王征东》、《刘仁扫北》等。随后还参与录制了皮影戏电视连续剧《龙凤图》、《五锋会》、《青云剑》、《甘露寺》等。
作为被凌源市政府命名的“民间艺术家”,黄宝艳一方面努力提高演出水平,同时开始对皮影资源进行挖掘、整理。其间,结识了凌源市皮影爱好者张书平、王守勤等。后者热爱皮影达到了痴迷的程度,也是黄宝艳的“粉丝”。
今年57岁的张书平十几岁时就喜欢皮影,上世纪80年代初,录音机流行了起来,每有皮影演出,他就进行录音,到录相机流行前,他自己录了几百盒录音带。1998年,张书平录制了第一盘皮影录相《龙凤图》,并花了40元钱找人刻成光盘,一部皮影共花了800元,录制了20张光盘。2003年,张书平买了一部家庭录相机,每当“凌源之夏”或是其他有演出皮影的场合,他就前去录制。到现在,张书平自费录制皮影的费用达几万元。为了找到八十年代以前老皮影艺术家的原版带,他跑遍了凌源及周边地区的山山水水,找来后再进行“音配像”。而今年70岁的王守勤,学会电脑,自费录制皮影戏光盘十多部,给演员刻录专辑和整理影卷,一直在默默地做着奉献。
传承皮影艺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虽然古老而有魅力,但是与现代流行音乐比较起来,皮影显然并不占优势。因此,我们看到音乐培训班五花八门、星罗棋布,但是学皮影的人却少之又少。“这是民族的东西,更是我们凌源独有的宝贵遗产,绝不能把它丢了。”怀着对凌源皮影的深厚感情,黄宝艳、张书平、王守勤一致的看法是,要培养皮影人才、要培养人们对于皮影艺术的浓厚兴趣,而这一切的前提是:个人投入,不计产出,免费为社会做贡献。
黄宝艳靠着多年在外演出的积累,与张书平、王守勤等投资近十几万元,租下240多平方米的三层楼房,于2013年9月开始装修。楼内设有培训场所、皮影艺术展示大厅和演出舞台,舞台前设有几十个雅座。演出用的影人最高的达到二尺多,看起来栩栩如生,观众十分受用。
“我们以英熙皮影剧团和旭日皮影剧团为依托,在此地演出,观众随时可以坐到雅座上观看演出。”黄宝艳告诉记者。为了培养更多人才,他们请来了知名的皮影雕刻、演唱专家,为皮影爱好者讲座。他们计划用3到5年时间,培养出一批年轻的皮影艺术人才,使凌源皮影后继有人。“只要凌源有了皮影人才,何愁保护与传承?凌源的皮影文化发展了,凌源文化产业的春天也就会更加精彩纷呈。”张书平说。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