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建立多层次文化产品和要素市场,鼓励金融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源相结合。”的要求,亟待解决好“非遗”项目的传承问题。近年来,湖南木偶皮影艺术通过产业化之路,让“非遗”得以务实传承。笔者在工作中有一些自己的思考。

 第一,应提高创新能力,改变剧目生产体制,培育受众,增强剧种自身“造血功能”。这种创新应该是对文化资源的创新,更是对体制机制的创新。例如类似电视机构“制片人制”的“演出项目负责制”和“艺术生产项目负责制”。同时创新方式培养受众,可以与教育机构联系,定期组织中小学生和幼儿园的小朋友参观和观看演出。与教育机构成立木偶皮影教育体验中心,以中、小学生为授课对象,成规模的组织学生观看和制作木偶皮影。讲授基础知识,突出湖湘文化底蕴和湖南木偶皮影戏的特点及其发展历程;练习制作工艺,在老师指导下制作木偶皮影,锻炼少年儿童的动手能力及创造力;引导少年儿童参与编剧和表演,既培养口头表达能力、组织能力、表演能力,又培养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团队精神,真正让木偶皮影戏繁荣校园文化,并融入到少年儿童的学习生活中去。

 其二,要积极探索营销方式和人才培养,不断拓宽市场发展空间。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人们不断提升的文化需求,作为木偶皮影这样传统古老的艺术如何抢占市场,赢得市场份额直接检验着木偶皮影人的智慧。首先,要改变运营模式,加强与民企合作。采取“ 三借”方式:即借势、借力、借位,进行资源整合,生产剧目,拓宽演出市场,弥补中心的经费不足,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并将所获资金再投入到艺术的创作中去。其次,创新营销理念,用创意策划拓展市场。特别要高度重视互联网的运用,通过微博、微信等热点平台吸引移动互联网一代,让尽可能多的人能够从发现、讨论到喜爱传统文化,甚至走进剧场,与传统艺术近距离接触。第三,重视人才的培养,努力营造尊重人才,重视人才的软环境,真正做到感情留人,事业留人,待遇留人。

 再者,政府也需要加大扶持力度,引导木偶皮影戏剧种良性健康发展。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目标是实现规模化发展和创新,因此,在政府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进程中,政府的工作方式应当突出重点,解决发展中的障碍,促进提高效率和创新发展。国家文化部2013年8月下发了《地方戏曲剧种保护与扶持计划实施方案》,从资金、创作、人才、院团等方面全方位保护和扶持地方戏曲,这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木偶皮影等传统戏曲的发展,也为创作适应市场的精品力作提供了政策保障。作为主管部门,应该在结合突出重点的同时,进一步在引导、扶持和激励方面体现具体化和针对性。首先要通过政策引导来推动实施创新,转变体制机制,构建良好的发展环境。其次是扶持,提供必要的公共财政投入。再次是激励,在部分扶持政策中包含促进竞争和优胜劣汰的机制。(作者系湖南省木偶皮影艺术保护传承中心党总支书记)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