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记者从衡山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获悉,衡山影子戏作为“中国皮影”的一部分,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是衡阳市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项目。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3年10月通过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国际公约》,旨在保护范围广泛的各种形式的“活遗产”,如口述传统和经验,表演艺术,社会实践、宗教仪式和节日庆典,与自然和宇宙有关的知识与实践,以及与传统工艺相联系的专门技能。《公约》于2006年生效。按照规定,《公约》生效后,教科文组织设立《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衡山影子戏被批准列入该名录,充分展示了湖湘文化和衡山文化的深厚底蕴和丰富资源。
衡山影子戏大约起源为清顺治初年,经过几百年的传承和发展,目前流传甚广,遍布衡山县及周边地区,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衡山影子以2人包打包唱的形式演出,显示出了影子戏艺人的高超才艺。特别是衡山影子戏演唱的腔调,用的是地方方言的四平调,该调广泛吸收了戏曲音乐、佛教、道教音乐和民间小调的营养成份,圆润甜美,独具特色。同时,衡山影子戏在影型制作,融合了剪纸、绘画、雕刻等艺术的精华,造型美观,惟妙惟肖。衡山影子戏的特点、特色,引起了社会各界和国内外学者的浓厚兴趣。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河北省师范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室主任魏力群教授曾专程来到衡山,对衡山影子戏进行考察研究。日本早稻田大学演剧博物馆学报以较大的篇幅刊登了衡山影子戏的图文资料。
衡山县历来十分重视衡山影子戏的保护、传承和弘扬工作。多年来,该县通过推动衡山影子戏教育、学术研究、典籍出版和完善硬件设施等系列举措,促进衡山影子戏的保护和传承,取得丰硕成果。2006年,衡山影子戏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衡山影子戏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原国家领导人李长春、贺国强先后在衡山考察时,在观看了衡山影子戏演出后,给予了衡山影子戏高度的评价,并充分肯定了衡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据该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负责人介绍,衡山影子戏申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中国木偶皮影艺术学会,将衡山影子戏和我省的皮影戏以及河北唐山、陕西华县等地的皮影戏捆绑为“中国皮影戏”,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名义向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提交申报的。他表示,申遗成功并不是最终目的,提醒大家珍惜自己民族的文化精华,并加以传承、发扬才是目的。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