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它们是最为鲜活、最有生命活力和原生态性质的文化景观;如今,它和其他许多处于消亡边缘的民间艺术一样分外寂寞。沧海桑田,人事已非。定陶皮影这门曾经给无数的人们带来过快乐的古老艺术,究竟境况如何?他们到底还有多长的路要走?

失落之惑

日前,记者慕名来到定陶县张湾镇后冯村。刚进村头,几位老人便热情招呼我们:“来了?看一出地道的皮影戏吧。”乐曲欢快响起。孙悟空、白骨精陆续登场,唱念做打,把一个脍炙人口的《三打白骨精》演绎得活灵活现,令人拍案叫绝。灯光将驴皮制成的道具人物的投影打在幕布上,艺人在幕后双手操纵,边舞边唱。幕布上的皮影色彩鲜亮,晶莹剔透,巴掌大小的人物色彩绚丽,动作流畅,栩栩如生。

后冯村是定陶皮影的发源地,相对于山东其他地方皮影的近乎说唱艺术而言,定陶皮影则近乎地方戏曲,在山东皮影艺术中独树一帜。清末期间,该村的冯氏先人受剪纸艺术的启发创始了皮影,至今已传6代。现在的掌门人冯守坤,自4岁起就跟随祖父、父亲开始学演皮影,现已75岁高龄。

“现在,会耍两下的人太少了,我们又顶老又顶小。”见到记者,冯守坤的第一句话就显得格外无奈,“现在也没人愿意学这东西了,一是太吃苦,二是没钱挣,也就形成了恶性循环,没人愿学,就没有人唱。没有人唱,听众也就越来越少了。”

“皮影戏确实太寂寞了!”该县文化局负责人告诉记者,作为定陶民间文化精髓之一的定陶皮影在地方文化舞台上明显寂寞,因为专业演员青黄不接导致没有专业演出团,也没有演出场地,就算是当地群众也鲜见定陶皮影的“美丽尊颜”。

据了解,从二十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受现代影视媒体等新科技和流行娱乐形式的冲击,皮影演出市场逐年萎缩,定陶皮影的传承和发展也处于濒危境地。原有的1000多套皮影,仅剩下250余套,大多数皮影己褪色破旧。由于传承复杂,收入低,年轻人大都不愿从事皮影表演,植根于这片文化土壤上的皮影艺术逐渐枝疏根稀,举步维艰,与许多其他传统民间文化一样,处于消逝的边缘。

最后的守望者

“皮影戏现在没有市场,很多年轻人都不愿意学。可如果定陶皮影在我们这一代失传的话,那就太可惜了。”冯守坤告诉记者。如今,在后冯村,能耍皮影的艺人已越来越少了,但皮影在这里依然有深厚的根基,尤其是老皮影艺人对皮影戏还怀有深厚的感情。冯守坤就是其中的一位。

“我现在日思夜想的就是,让皮影艺术重新发扬光大。”作为第六代掌门人,冯守坤仍然希望定陶皮影会有东山再起的一天。

冯守坤回忆说,皮影戏起先是祖先自娱自乐的一种玩具,见观者众,颇具经商头脑的祖先便找了一个拉弦的老师,走街串巷进行演出,生意甚好。经过一百多年的风风雨雨,直到上个世纪30年代,一个像模像样的皮影戏剧团才算成立,成为冯氏家族赖以养家糊口的一种生存方式。冯守坤从小得到父亲和戏班子里其他演员的精心调教,到十几岁的时候,就已经能在戏班里独当一面。

进入80年代以后,随着影视娱乐的逐渐普及,皮影戏的市场越来越小,一些演员见在皮影戏班不能挣钱,便加入了外地的戏剧团,定陶皮影戏剧班随之解散。从此,这些皮影人物造型也被冯守坤压进箱底,偶尔没事时才拿出来晾晾,以防虫蚀。碰到哪天高兴了,他便叫上村里的几个皮影戏班老友,在一起唱上“一缸子”,引来一群大人孩子跑来看风景。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的不断加大,定陶皮影再次引起外界关注。国家和省里的皮影专家先后登门造访,对冯守坤放了几十年的一件件皮影作品爱不释手,啧啧称赞。这时,一些文物贩子也打起了定陶皮影的主意,他们辗转来到冯守坤的家,说愿意出高价购买定陶皮影,但被冯守坤当即拒绝了。冯守坤说,这是祖宗给留下来的遗产,给多少钱都不卖。

寂寞中等待春天

2008年6月,一个爆炸性的新闻在后冯村传开,定陶皮影在成功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后,又成功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示名录,整个后冯村沸腾了。

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受到保护,对于定陶皮影来说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今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冯守坤目前感觉最困难的依然是传承问题。一方面是传承人越来越少,年龄越来越大,加上过去都是口耳相传,家族传承,没有留下多少文字记录和资料。但令冯守坤感到欣慰的是,好在自己有点文化,便把这些唱词都用文字整理下来,几年下来整理了5大本,这为后人学习、研究皮影戏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

另一方面,现在想找到既对皮影戏感兴趣,又能耐住清贫和寂寞,同时又有能演能唱潜力的年轻人很难。同时,皮影戏的市场严重萎缩,过去文化娱乐很少,婚丧嫁娶都离不开皮影戏,现在娱乐方式增多,皮影戏要融入生活,走入市场,难上加难。尽管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冯守坤却坚持要保存和传承好定陶皮影。他说,一定要将定陶皮影的表演绝活尽快传给子孙。

但冯守坤毕竟只是个人,皮影戏的保护和传承绝非一己之力可完成。定陶县委、县政府有一系列的措施和打算。

为了更好地做好皮影戏的非遗保护,该县进一步明确皮影戏保护的工作目标和措施,拨付专项资金,为传承人和传承基地提供更好的生存环境。去年以来,该县先后录制了《定陶皮影的春天》、《落满尘土的皮影》、《定陶皮影:光影间跳动的精灵》等专题影像资料,组织老艺人对定陶皮影戏传统剧目进行排练、录音、录像工作,并对所有唱词、曲谱进行整理、记录、备案。在此基础上,该县还为皮影戏团添置了幕布、音响、演出服装以及各类道具,组织他们走进省市大剧院参加各类文艺演出。

该县文化界有关人士认为,皮影戏发展还要鼓励现有的皮影戏传承人创作新作品,特别是要吸引年轻人加入进来,希望他们能够发展创新,加入时尚元素,这样才能更有生命力。目前,县里正加大对皮影戏的扶持力度,特别是产业扶持力度,力争把皮影戏做成一项重点文化产业。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