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金全自1981年高中毕业后从事皮影签手这一行当,父亲魏振业亦是唱皮影戏的老艺术家。“那时初中放暑假了,村里没有其他文化活动,跟戏班子出去一跑就是两个月。记得后来第一次登台很紧张,演的忘台词忘动作,脑子一片空白。”
“过去设施环境不是很好,来回都是骑自行车。那时带行李骑自行车去临潼,100里路,骑车都打盹。到了现场还要搭台,一搭几个小时。天一黑再演七八个小时,一直从天黑演到天明。很辛苦,收入少还不稳定。记得有一次连着演了三个晚上,演到第二天晚上都不知道自己演的是啥了,但还是坚持演了下来。还有一次是丧事,人家老家在山上,路很不好走。大晚上把道具扛上去,半晚唱完戏,寻不到下山的路,只好在那家人的屋檐下蹲着到天亮。我们是把所有能受的罪都受了。”
这些年皮影艺术享誉海外,魏金全也因此参加了各种艺术节、并多次去到国外做文化交流活动。
魏金全去过的国家有六七个,最早是2001年柏林国际亚太周,后来三次去法国做文化交流,前不久刚从英国回来。2001年他开始带“洋学生”,第一个是位德国老头,在柏林参加文化交流活动时跟着他学。曾经有位四十多岁的法国学生,专程赶来华县来学习,在这呆了好长时间,最后都能听懂渭南土话了。“就在东阳乡政府,我给他们组织演出排戏,排演‘后羿射日’的传统故事。那天正好是下雨天,路上都是泥水,他们几个洋学生买了高筒雨靴,自己推着架子车拉道具回来。”外国人对民间的文化极为看重,喜欢这种地道原始的民族的东西。这些学生除了单纯的喜欢皮影之外,也可以作为一个谋生的手段。他们纯学表演操作,唱腔什么的学不了,买一些中国经典故事的皮影,回去到博物馆等处做表演。“我都是免费教学,人家不远万里来这里学习,是对咱华县皮影的认可,也体现了华县皮影的价值。现在带过的外国学生都有十几个了,反而是本地学生寥寥无几,这是很可惜的事情啊。”魏金全略显忧虑的告诉记者。
渭南名片:签手学习的要诀在哪里?
魏金全: 俗话说,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主要就是用心练习,用三个竹棍要活灵活现的表现人物。皮影本身没有表情,要从屏上表现出人物的喜怒哀乐,这就需要用心揣摩,仔细体会。过去带徒弟的老师,半年不让碰皮影,只做打杂的。磨练心性呢,学满三年才能出师表演。最先起步都是学基本手法、基本功,到正式演出时进步就快了,各种技巧逐渐就掌握了。
渭南名片:如何将华县皮影的传承和发扬进行下去?
魏金全:主要还是市场问题。我们要共同探讨皮影如何更好地传承。我打算有很多,但也很迷茫,毕竟个人力量有限。下一步,我想争取政府支持,组织一班子真正爱好演出的年轻人,保留传统的东西,增加现代性,寻找市场和商机。但年轻人想要入门需要较长的时间,最大的还是演艺人的生存问题。生存问题得到保障,人就安心。我既然已经做了这个,就要弄好、干到底。必须有人来保护皮影戏,丢失很可惜。要是在自己手里失传,几十年弄这就真没啥名堂了。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