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海燕,1978年出生,汉族,陕西华县人。陕西省一级工艺美术大师、陕西首批一百名青年文艺家、陕西华县皮影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陕西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秘书长、中国十佳民间艺人。

汪海燕十四岁起跟随父亲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汪天稳先生学习陕西东路皮影雕刻工艺,继承了“推皮走刀”技法及24道主要工序,在20余年的艺术生涯中,对皮影执着的追求,加上自己的勤奋努力,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特点:刀法洗练、雕镂缜密、造型流畅、敷色明快。主要作品《关公》、《杨贵妃》、《二龙戏珠》、《年年有余》、《打马球》、《穆桂英》、《富贵大吉》、《百年好合》等。

“一张牛皮居然喜怒哀乐,半边人脸收尽忠奸贤恶。”享有“中华一绝”美称的中国皮影9月3日在皮影之乡滦州古城又迎来一件盛事———中国“滦河杯”皮影雕刻艺术大赛。来自内蒙古、江西、山西、四川、河北等8个省、自治区的28名皮影各流派艺术家首次汇聚一堂,共同角逐皮影大奖——— “金刀奖”。

作为第二届滦河文化节中的主题活动,本次皮影雕刻艺术节吸引了众多皮影艺术家。参赛选手有从业50多年的老艺人———滦县的郑广信、陕西皮影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传承人汪天稳的嫡系传承人汪海燕、乐亭县的皮影代表人吴志群、山西皮影代表人赵翠莲。老中青结合的皮影精英汇聚“中国滦州皮影博物馆”,展示皮影制作技艺。据了解,此次大赛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皮影艺术的首次南北流派切磋、展示、交融的盛会,不只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技艺展示,更是滦州文脉历经千年后的升华。

皮影艺术汇集了所有的中国民间造型艺术(剪纸、窗花、门画、工艺美术雕刻),是中华民族艺术瑰宝的一个缩影。其结构奇特,工艺精湛,成为一种民间艺术珍藏品。

皮影的制作是以上等驴皮或牛皮为原料,利用其坚韧、透明的特性泡、刮、磨、画、刻、染、熨、钉等20多道工序手工精做而成。雕刻影人以镂空为主,采用推皮走刀、转皮不动刀的手法,结合传统绘画的线描形式,刀凿并用,虚实有致,使玲珑剔透的影人繁而不冗,单纯质朴的影人简而不空,大红大绿的色彩使影人简洁明快。

制作演出用的皮影,人物的颈、肩、腰、膝、肘等十处有轮盘牵线,活动自如。通常以五官反映人物的性格,如以平肩和皱眉区分阳刚和阴伪,丑角多用圆嘴、吊眉和冲天鼻,形象夸张诙谐。滦州皮影典型的“通天鼻,眉线高挑,眉梢弯曲回收与细长的丹凤眼相连,樱桃小口,下巴尖翘,五分脸,七分装”。“棉线一卷、有灯一盏、两张方桌、九块楼板……”就有了民间“远看灯火照,近看像个庙,里头人马喊,外边哈哈笑”的皮影戏。

经过激烈角逐,组委会最终评出了铜刀奖8名,银刀奖3名,金刀奖2名。中国滦州皮影代表团的徐艳光、陕西省皮影代表团的汪海涛分别荣膺金刀奖。

汪海燕作品欣赏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