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唐山皮影戏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很深的文化底蕴,但是因为种种原因,对于多数人来说,唐山皮影戏还稍显陌生,请您先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唐山皮影戏好吗?
赵爱民:皮影戏,旧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唐山皮影是汉族地方戏曲艺术之一,又称滦州影、乐亭影,是中国皮影戏中影响最大的种类之一。唐山皮影的唱腔是从一种纯说唱形式的“大福影”演变而来的,它是唐山皮影一种男女分腔的,有着多种腔调,多种板式的板腔体。至今已有三、四百年的历史。唐山皮影戏以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寓言故事为主,题材大多来源于历史名著,主题积极向上,有的表现保家卫国的英雄,有的表现惩恶扬善的侠士,有的表现反抗压迫的勇者,歌颂真善美,鞭挞假恶丑。
记者:唐山皮影戏有哪些代表作品呢?
赵爱民:唐山皮影诞生以来,经过了漫长的发展鼎盛时期,产生了一大批优秀剧目和演员。现在可考的传统剧目有280余出。主要有《五峰会》、《小西唐》、《四平山》、《大金牌》、《卞梁图》、《花木兰》、《全家福》、《喜荣归》、《火焰山》、《盘丝洞》、《洞庭湖》、《三打白骨精》、《人参姑娘》、《鹤童》、《鹤与龟》、《刘胡兰》、《沙家浜》、《杜娟山》以及表现现代生活的皮影故事。这次版博会上,因为人员有限,所以我们唐山市博物馆为大家带来了一个小的片段——寓言故事《鹤与龟》。
记者:唐山皮影戏在您眼中是一门什么样的艺术?
赵爱民:皮影戏是一种大家喜闻乐见的门类。因为它属于民间艺术,来自于民间,服务于民间。全国各地有很多的皮影戏,但是咱们唐山皮影却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它有独特的唱腔,因为唐山皮影的发源地在乐亭,因此唱腔就是乐亭话的发音。
记者:赵老师,可以说您干了一辈子的皮影工作,当时是怎样跟皮影结缘的呢?
赵爱民:我是1972年开始接触的唐山皮影戏。我的老家是唐山农村的,毕业之后正巧赶上皮影剧团到农村去招生,就把我招到了唐山市皮影剧团。我们曾经也在唐山市艺校进行过培训,后来到了皮影剧团当学员,慢慢一点一点发展成了一名皮影戏演员。在这其中,也曾经克服过很多困难,那时候经常下乡去农村演出,一走就是两三个月,根本照顾不了家,所以曾经不得已把孩子送到老家让老人照顾。我感觉这一辈子能够跟皮影结缘,特别快乐和幸福。人们都说,最幸福的事就是从事自己所爱好的工作,把它当成一种事业在做,我想我就是这种人。(笑)
记者:您认为怎样才能更好地传承皮影戏呢?
赵爱民:我们传承皮影戏艺术从娃娃开始抓起。在唐山皮影剧团的时候,我们曾经排演过一些课本上的小片段,到唐山市各个幼儿园、小学为孩子们演出。现在在唐山市博物馆馆长的带领下,我们也在给小学做这项工作,也在传承。年轻人开始不太接受,不喜欢这个唱腔,我们就用一些寓言故事或神话故事加以改编,孩子们非常喜欢。
记者:面对如今艺术形式多元化的实际情况,在您看来,唐山皮影戏如何突出重围,重新找到自己的定位?
赵爱民:如今,唐山皮影戏也在不断创新、不断改革,把皮影戏也推到了前台。咱们现在非常流行的荧光影子戏,其实唐山皮影现在也在做。比如原来的皮影七分像,现在有的也十分像,非常可爱,可以走路,眼珠也可以动。比如这次带来的《鹤与龟》,我们到全国各地甚至世界各地演出,都非常受欢迎,我们曾经也把这部戏拍成过电影。
记者:这次参加版博会,您有没有从省外甚至国外的观众口中听到他们对于唐山皮影戏的评价呢?
赵爱民:因为我们每天都会演出几场皮影戏,所以这两天有很多人过来看。他们过来看完了之后,就跟我们说:“你们再给我们表演一次吧,真的太好看了,百看不厌。”每当听到这些话,作为一个从事了一辈子皮影戏工作的人,我感觉非常骄傲,非常自豪。有的人过来也会买一些影人、书籍或者光盘作为收藏和纪念。
本期嘉宾:唐山皮影戏艺人赵爱民。
唐山皮影戏影人
赵爱民操纵影人。
白色幕布后的影人栩栩如生。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