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说两句 (0) 复制链接打印大中小大中小大中小 “台柱子”张秀芳的蒲剧情怀
干练、稳健、充满自信,谦和、热情、脚踏实地,这是芮城县蒲剧团团长、著名蒲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张秀芳给我们留下的第一印象。她怀着对蒲剧事业的深厚感情和对工作的满腔热情,上任3年多时间里,使芮城县蒲剧团工作不仅在“量”上发生了递增效应,更在“质”上呈现出新的飞跃和跨越。
张秀芳出生在农民家庭,当她听到农村缺少文化艺术,农民群众迫切要求看大戏、看好戏的急切呼声,就毅然抛弃运城市团的优厚待遇,沉入偏僻山区县级蒲剧团。2008年初春,张秀芳走马上任芮城县蒲剧团团长,开始了她艺术人生的新旅程。那一年的农历大年初二,她就把新招聘的全体演职人员集合起来开大会,掷地有声地告诫大家:“县委、县政府如此重视和支持我们,咱要心怀感恩,乘势发展,合力捧出对剧团和艺术的一腔挚爱,大力度改变现状,使剧团浴火重生。”
为了走出困境,重现生机,张秀芳带领大家在新的岗位大干开来。演出缺少服装、道具,她从运城家里把缝衣机拉上山,亲自制作;没有剧本,她四处寻找;缺少资金,她把家里的5万元储蓄拿来垫资,使剧团暂渡难关。接着,又紧锣密鼓地赶排节目,仅十天时间里,就排出三场高质量戏曲晚会,向县人大、县政协大会汇报演出,演出十分成功,一时轰动全县。
用蒲剧感动生命,让生活充满和谐,是她永恒的志向。张秀芳说,农村是她的市场,农民是她的衣食父母。
她作为“台柱子”,不但挽救了处于散班的剧团,而且活跃了农村文化生活,在“三农”前沿为广大农民献艺服务。3年多来,他们巡回演出近2000场次,下乡演出1500多场次,其中公益性送戏下乡600多场次,辗转在黄河金三角地区的500多个村庄乡镇,送戏进农家160余次,商业性演出只有180余场次,足迹踏遍黄河两岸和中条山上下,观众达500多万人次。只要农民需要,她就风雨无阻地去演出,义无反顾地为“三农”服务。如她在一个山区农村演出后,得知一位80多岁老人想看戏,但因有病不能出门,特地登门为他和家人演了一场戏,这位老人感动得热泪纵横,说他一辈子没看过这么好的戏,竟在病床上看到了!
天道酬勤。通过张秀芳和全体演职人员的不懈努力,短短的3年里,剧团成功排练了14本大戏和10多个优秀折子戏。从演出质量看,可用优秀和精品来概括。此外,他们还保护和抢救了濒临失传的地方小剧种“线腔”,使这一戏曲奇葩又焕发了青春,并大放异彩。新编演了一批线腔剧目,其中线腔小戏《七斤三两》,剧情生动,人物表演洒脱飘逸,独特的唱腔旋律,堪称一枝独秀,是山西省唯一一个参加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的剧团,为保护民间戏曲作出了特殊贡献。目前,人们一提起芮城蒲剧团,都夸他们是“县级剧团,市级水平”。强大的演出阵容,精彩的演出技巧,一流的演出团队,在晋、豫、陕黄河金三角地区的戏曲界和戏曲艺术活动中产生了广泛而强烈的反响。同时,也成为该县的一张名片、符号和蒲剧改革振兴的典范。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