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有着众多的头衔:全国劳动模范、“中华英才”、全国三八红旗手、中国戏曲表演学会理事、山西省剧协副主席、山西省第十届人大代表、中共十五大党代表——她获过众多的奖项:山西省振兴戏曲青年团调演主演金牌奖、山西省蒲剧青年演员杏花奖广播大赛第一名、第五届中国戏剧梅花奖、首届中国戏剧节优秀演出奖——她就是山西省新降县降州蒲剧团名誉团长、国家一级演员武俊英。
自幼受喜爱戏曲的母亲影响,武俊英12岁便考入新绛县蒲剧团学艺,师承蒲剧名艺人筱兰香,演出了《红灯记》、《打金枝》、《白蛇传》等戏,受到观众喜爱和好评。在多年的戏曲的实践中,武俊英越来越感觉到,一个地方剧种有相对的封闭性,若不改进、兼收并蓄,老在自己陈旧的模式里兜圈,是不会有前途的。武俊英认为,自己是唱蒲剧的,固然是以蒲为本,蒲腔蒲调不能丢,但也要吸收一些“外腔外调”。于是,她决心以蒲剧本韵为基础,对蒲剧旦角的唱腔进行了改革创新,在纵向继承蒲剧旦角名家杨翠花、裴青莲、朱秀英等人的唱腔技巧的基础上,又横向借鉴了秦腔、越剧、黄梅戏以及歌曲的发音运腔,极大地丰富了唱腔的内涵和表现力。她还采用了断音、颤音、鼻音、富有情感色彩的装饰音和弱音、轻音、气音、干板清唱和无字吟唱等唱法,使自己的唱腔形成一种既激越高亢又委婉缠绵,既有蒲剧传统韵味,又有时代气息的新流派,被观众亲切地称为“俊英腔”。她的代表剧目《苏三起解》、《西厢记》、《送女》等场场爆满。首都的戏剧专家观看了她的演出后,给予她“蒲剧旦角的唱腔至今没有超过武俊英”和“独占蒲苑第一腔”的极高评价。1996年,武俊英出任制片人和主演拍摄的戏曲电视连续剧《西厢记》,在唱腔上又有新的发展和突破,中央电视台播出后,全国各地的戏迷们纷纷给她来信,赞扬她的唱腔达到了一个新的审美境界和艺术高峰。也使《西厢记》接连获得1997年戏曲电视剧展播奖、飞天奖和山西省“五个一”工程奖。
成名后的武俊英演出活动十分频繁,但却从来不端名家架子。她常说:“人民需要艺术,艺术离不开人民”。所以,她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常年下乡随团演出,每年都要演出200多场。热情的戏迷有时要求她加演节目,她也从不回绝。有时戏演完了,戏迷们不愿走,她就清唱。每到乡村演出,她都要打听当地有没有厂矿、革命军人或敬老院等,如有,她就组织演员前往进行义务演出。许多年来,她始终坚持这一原则,所以,她在老百姓中的声望也越来越高。有一位病卧在床的老太太曾说:“这一辈子恐怕难看上武俊英唱戏了。”武俊英得知后,就和丈夫两人大雪天步行到老人家里,专门为她一个人唱了一场戏,感动得老太太在病床上哭了。
去年8月,为了使面临困难的新绛县蒲剧团早日走出困境,受新降县委之聘和运城市文联委派,武俊英又担任了新组建的降州蒲剧团名誉团长。我们祝愿她的艺术之路越走越宽,也祝愿她早日将降州蒲剧团打造成一流强团。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