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幸欣赏了永济蒲剧团的 “三义亭 ”,观后思索良久,对这个剧目有了一个自己的见解
一,主演扮相好,漂亮,是蒲剧一个时期之内难得好扮相。
二,舞台上唱布景设计不错,尽管有点单调,但是整体还不错,没有太喧宾夺主了。
三,用电影的一些表现手法和镜头切换的手段,较好的吧人物的内心世界转变成了写实的表演,比单独的内心独白有感染力。
四,灯光的运用和转换比较合乎情理,给观众的视觉没有造成疲劳和不快。
五,蒲剧特技运用符合剧情的发展,符合当时人物的心情,当然,任何一种艺术都有他的遗憾和缺陷,“三义亭”当然也不例外,总体说来个人感觉有这么几个,,也不知道说得对不对,先说出来和大家商榷。
一、蒲剧曲牌交响乐,一个剧目两层皮。由于民族乐器(蒲剧曲牌)和交响乐过渡衔接的不和弦,致使粗制滥造端倪初现,所以伴唱和交响乐的运用到了令人生呕的地步,这不能不说是此剧最大的一个败笔和致命的错误。
二、场景宏大,动作小气。由于舞台布景的配备和演员失调给人一种演员在画中演戏的感觉,而且表演没有给人以大方之感觉,没有展现出蒲剧酣畅淋漓的磅礴气势。
三、道白疲软,唱腔苍白。道白完全背离了蒲剧的特色,而唱腔苍白无力,缺乏蒲剧高亢激昂的特点,且大段唱腔设计的已经不是蒲剧的音符了,给人的感觉就是一锅大杂烩。
四、行头凌乱,奇装异服,脱离和破坏了戏剧应有的艺术性和夸张性。关于舞台上 的人物所穿行头是应该尊重事实还是遵循戏曲本身所需要的特性,这个问题经过好几代人的不断探索争论,大家都还是比较倾向于戏曲就要有戏曲的特性,它是一种艺术,是生活的夸张和放大,太拘于尊重现实,那就破坏了戏曲独特美学的形成。
五、剧情拖沓,索然无味。没有层次,平淡无潮。矛盾不突出,人物不鲜明。
六、配角塑造稀奇古怪,颠覆了长期形成的成型成熟的戏剧美学的感念。虽然导演可能是想通过这个手法表现严府如阎府之意,但是这样的扮相给你一种 心悸的感觉,一定程度上干扰了大家对剧情的欣赏。
七、去掉经典唱段,失去剧目核心。没有共鸣没有效果,没有艺术感染力。
甲午年闰九月初八日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