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剧汇演的忧患
国庆回家,先后到盐湖区杨包村,新绛县西庄村,襄汾县永固村看了几场戏,和当地戏迷以及部分专业演员聊了聊这次“关圣杯”折子戏汇演的一些情况和对这次活动的一些感想。总体说来大家对这次折子戏反应不错,都夸赞这是很多年以来没有过的蒲剧盛况,都希望这样的活动能够长期发展延续下去,为了振兴蒲剧做出更大的贡献。
尽管观众对这次汇演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对各级领导和各级蒲剧团体的辛勤付出称赞不已,但是汇演最终的结果却很有些出人意料,大家对此颇有微词。
一,关家戏应该都给个组委会“特别奖”。从九十年代开始在关公的家乡看不到一处关家戏这是不争的事实,因此这次折子戏汇演打出了恢复振兴关家戏的口号,先后有来自 六个剧团的老中青艺术家奉献了六出关家戏,这些戏或唱或做,都从不同的方面描述了不同时期不同性格的关公的形象,在观众中留下了很好的印象。这些关家戏作为以后经常性演出的领头戏理应得到很高的礼遇,这样才能激发起剧团演出关家戏的热情,因为关家戏不好演,对演员综合素质的要求很高很高,从郭关明老师以后基本上没见过还有那个演员演的出彩。因此次这次的关家戏理应得到政府的“特别奖”,以此来带动和促进各剧团创作演出关家戏的心劲,才能更好的宣传河东文化,弘扬关公精神。不给“特别奖”会严重挫败大家的创作积极性,给以后关家戏的复出蒙上一层阴影,导致刚刚萌生出来的一丁点小火种因此熄灭!
二,获奖节目中没有一个须生剧目。 须生戏作为蒲剧舞台上的“三大台柱子”,一直以来都是衡量一个剧团有无实力的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标准,一个蒲剧团没有一个像样的须生演员和须生戏,那么这个剧团在戏迷心目中就不是一个完整的真正的有实力的好剧团。这次汇演不少剧团都精心准备了不少的须生戏,这些须生戏风格迥异,各有特色,由于演前节目单已经公布了,大家对例如稷山团的“舎子救主”、万荣团的“王玉哭坟”、空港团的“生死牌”、河津团的“吴汉杀妻”等等须生戏都抱有很高的期待值,但是评奖结果一出来让很多戏迷目瞪口呆,获金奖的剧目里面竟然没有戏迷看好的须生戏。就此我也和好些个须生演员交流了一下,虽然大家对评奖结果闭口不谈,但都表示“以后不会在参加什么汇演了”、“就准备不干了,让年轻人上台干吧”、“咱老了,唱的也没人喜欢了,还是不在唱的好”。。。。。。话中都充满了失落和惆怅。如果因为这些而导致剧团的须生消沉了,那这次折子戏意义就没有了,一个本应是促进各剧团竞争,引领各剧团上进的活动突变成须生整体倒台的事故,那罪在现代,贻害万代!
三,不重视“流派”艺术的挖掘,金奖中没有“流派”剧目。市委宣传部主要领导在各种场合谈到蒲剧发展的 问题时,用得最多的词语就是”流派“。说到流派,那什么是流派呢?流派 是演员自己通过一系列的代表剧目,形成一种独特、鲜明且为一个相对较成规模的观众群体所熟知并接受的个人表演风格,这个过程是漫长的,是要经过无数次的锤炼以后而产生的。大家期望已久的流派名剧这次也没有得到光大,除过“俊英腔”有人获奖之外,大家耳熟能详,有里程碑作用的阎派和冯派都没有获得金奖,这不能不说是蒲剧汇演和以后发展的一大遗憾。不可否认,我们运城蒲剧界的“改革”步子迈的很大很大,这在全国戏曲唱腔“改革”中都是位列前茅的,属于典型的数典忘祖型的。纵观全国其他剧种莫不是吧“流派”的传承作为本剧种发展的根本和首要任务,而我们运城从戏校的娃娃 开始就不知道 “流派”为何物,更不用说继承和发扬了 ,这不能不说是蒲剧发展的致命错误。通过这次汇演我们完全可以把蒲剧被扔掉的 “流派”艺术挖掘出来,形成尊重前辈,继往开来的一种新风尚,以此来纠正越来越严重的日益偏离蒲剧轨道的创作思路。只要这样,蒲剧才能在剧种长河里占据自己的一席之地,才不会被其他的剧种同化,也不会脱离蒲剧范畴而形成一种“伪蒲剧”现象。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