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蒲剧院把文化体制创新作为演艺团体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打造文化精品,常年送戏下乡,使蒲剧这一古老的艺术奇葩散发出迷人的清香。今年9月上旬,该院小梅花蒲剧团精心打造的音乐舞蹈史剧《尧颂》和5个精品折子戏,代表山西文化艺术精品晋京献礼演出,场场爆满,轰动京城。
蒲剧是山西四大梆子中最古老的剧种。至今在晋南农村,仍然流传着“宁误打夏收秋、不误广盛 《藏舟》”,“宁看存才《挂画》、不坐民国天下”等赞赏近代蒲剧及著名演员的谚语。新中国成立后,王秀兰、阎逢春、张庆奎、杨虎山、筱月来五大蒲剧名家联袂出演的戏剧电影《窦娥冤》,更让蒲剧红遍大江南北。
上世纪80年代,在商品大潮的冲击下,蒲剧陷于困境。面对新的挑战,临汾蒲剧院大胆改革,提出“领军人物举旗帜,精品剧目赢市场”的发展思路,按照“出人、出戏、走正路”的指导方针,着力培养蒲剧领军人物,青年演员任跟心、郭泽民、崔彩彩先后荣获“梅花奖”,2001年任跟心荣获“二度梅”,并且培养出一批荣摘“红梅奖”“杏花奖”“小梅花奖”的蒲剧新秀。为了使蒲剧艺术之花永葆青春活力,该院以传承经典、创新精品为主导,整理改编出《薛刚反朝》《窦娥冤》《麟骨床》等一大批折子戏,创作出一大批表现现实生活的现代戏,如《蛟河浪》《结亲记》《双生儿女》《向阳坡》《黄土地的汉子》《土炕上的女人》等,深受群众欢迎,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特别是现代戏《土炕上的女人》,荣获全省、全国多项大奖乃至舞台艺术政府最高奖“文华奖”。
为了整体培养蒲剧人才梯队,2000年,临汾蒲剧院大胆创新,与临汾艺校联合创办蒲剧院定向班,重点培养蒲剧新秀。2005年,临汾蒲剧院成立了全国第一个小梅花蒲剧团,实现了“整体培养,传承发展,战略接班”的目标。近年来,临汾蒲剧院和临汾艺校英才辈出,先后有5人荣获“梅花奖”、38人在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评比中荣获“小梅花”奖,临汾被中国剧协授予“梅花之乡”称号。该院还注重艺术创新和理论研究,相继出版了 《蒲剧史魂》《蒲剧音韵》《蒲剧梆子剧目辞典》等专著;主办的《蒲剧艺术》杂志,坚持出版30年;编纂了第一部山西戏曲剧种志 《蒲州梆子志》,取得了一大批优秀的科研成果。2001年,临汾蒲剧院荣获"全国文化工作先进集体"光荣称号;2006年6月,蒲剧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008年2月,该院张峰、任跟心、郭泽民被命名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蒲州梆子代表性传承人。(记者 李宏伟)
(摘自 《山西日报》)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