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出自《土坑上的女人台前幕后》一书,感谢蒲迷杨争气再排文字
幕后名角赵乙公
——记蒲剧著名编导赵乙先生
纪丁

好比观众熟悉影片《舞台姐妹》的主要演员谢芳、曹银弟,《红楼梦》的主要演员徐玉兰、王文娟,而对它的编导徐进却陌生一样,大家也熟悉影片《窦娥冤》的主演王秀兰,久演不衰的新编历史剧《薛刚反唐》的主演阎逢春,而不知它的编导赵乙同志。天津歌舞团注明女歌唱家于淑珍同志在一次讲话中所说的,我们的编导同志比我们的演员同志付出的劳动代价更大,而获得的荣誉最少。他们在幕后呕心沥血,我们在前台出名。我们该时时想到他们,该给他们记大功。

早有这个“记大功”的夙愿,想写一篇介绍赵乙的文章。一来蒲州乃我的第二故乡,我对蒲剧有着深厚的感情;而来我对赵乙的艺术成就及为事业奋斗的精神是十分敬佩的。只可惜手中材料不足,我与赵乙同志又从未在一起工作过,因而迟迟未能动笔。

那是1979年,全省举办庆祝建国三十周年文艺调演,临汾地区蒲剧院带着新改编的传统戏《麟骨床》来省城,赢得了较高评价,获得了剧本、导演、演员、舞美等项奖。当时我在调演大会搞“会刊”,抽空去走访《麟骨床》的主要演员,著名的蒲剧表演艺术家张庆奎同志和著名演员曹洪文等同志,他们在谈到自己的艺术生涯、艺术造就的时候,都谈到了赵乙同志对他们的帮助。叙说了他们曾演过的几个有影响的戏,赵乙同志在编导上是如何下功夫的。记得当时张庆奎同志几次诚挚慷慨地说道:“赵乙是我们蒲剧界的权威,是位难得的人才。他对我们蒲剧事业的发展是有重大贡献的!”当时我对赵乙同志只知其名,未见其面。他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如何能得到这些享有极高声誉的表演艺术家的敬佩呢?

1980年的夏天,省戏剧工作研究室与山西人民出版社计划编印一部关于山西地方剧种研究的书,我与董新良同志有幸去临汾地区做调查研究工作。当我们刚由临汾地区文化局安排住下后,听见有人敲门,接着走进来一位身材魁伟,年近六旬的老同志来。只见他满面诚恳,十分热情地与我们握手,又问吃住安排的情况。当时老董向我介绍说:“这就是蒲剧院的赵乙院长”。我心里不禁一怔,噢!站在面前的这个人就是蒲剧的权威,著名戏曲编导赵乙同志呀!我良久地望着这个耳熟目生的人,认真听他的言谈。他令人感到亲切,一见如故。后来,每当我与别的同志到临汾出差,老赵同志总是要来看看,有时还叫着蒲剧院的其他的领导人一道来看望问候。他对戏剧界同志无论年纪大小,职务高低,都具有一种特殊的感情。

1982年的夏季,运城地区准备为蒲剧表演艺术家王秀兰同志举办舞台艺术纪念演出活动。当时省戏剧研究室去了几个同志,一道协助此项活动的筹备工作。由于需要把王派的代表戏再精排一次,导演上的力量不足,当时有人提议,特别是秀兰同志亲自提议,邀请在临汾的赵乙同志前来排导。老赵同志那时正在临汾忙于为临汾地区蒲剧团赴西安、甘肃演出赶排新剧,实在抽不出身。但一经邀请,老赵就应允而来,并动员蒲剧界的几员老将杜波、张峰等同志一道来帮忙。他一下车就说:“为秀兰同志排戏,这是整个蒲剧艺术的事业,不能分手么临汾、运城两个地区,我再忙也得来。”在几天的排戏过程中,我不但有幸进一步了解赵乙同志这个人,并亲眼看了他在排练场是怎样进行导演的。特别是为大名家王秀兰同志导戏。

那是正是大伏天,正是运城最热的时节。这个患有高血压的艺苑老翁,不顾炎热,不畏疲劳,每天汗淋淋地要在排练场工作十几个小时,夜间归来,还要修改必要的剧词,与杜波、张峰同志一起研究第二天的工作安排。这这几天的时间里,他除了把王秀兰同志几个代表戏都认真地提出修改意见,还具体为秀兰同志排导了《周文送女》。在排导的过程中,他对剧情、人物、音乐等等方面分析得是那么精辟深刻,要求演员、乐队是那么的严格而具体。对于一个板眼、一个台步,赵导演都要掌握者进行准确的阐述。拿王秀兰同志的一句话说:“老赵导戏,不但能分析掌握透角色的思想感情,也能摸透演员的思想感情,不通的演员,他会采用不同的导演手法。他好比一个胜仗中的优秀指挥官。”为了进一步熟悉了解这位艺术前辈,也为乘机向这位富有经验的老编导领教点学问,那几天我一有空就去他的房间叙谈。老赵同志不但对人热忱相待,而且十分健谈。他不光对戏剧艺术有着高深的学问,其它方面的知识也极渊博。他谈吐风趣,思维敏捷,无论讲什么问题都立据分明,给人以吸引力。在这短短的几天接触中,他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去年12月初,我随山西省1983年中青年优秀演员评比演出观摩团到了临汾。在历时五天的演出观摩中,蒲剧新秀精湛的技艺赢得了戏剧界专家们的高度赞扬。在字幕表上,我留心看到几个精彩的戏都是由老赵导演的时,不仅又想起这位似蜡烛、如春蚕般的老文艺工作者。可是观摩团在临汾期间的几个公开场合,却不见这为蒲剧界权威出面,他该听听全省戏剧专家们喝彩声呀!我不禁问临汾的一位同志:“怎么不见老赵呢?”这位同志说:“这种场合,赵院长是不大愿意露面的。再说,这几天他还在忙舞台上的事情哩。我们临汾的戏这次能演出高水平,主要是老汉的功劳。”我本来想去住处看望他,但知他很忙累,又不便打扰。在一次晚间看戏中,我偶尔到后台去,竟看见老赵坐在化妆室的戏箱上,正在与一位化妆就好上台的青年演员叮咛着什么。当他看见我时,急忙站起来握住我的手,诚意地笑着说:“这几天光顾忙戏,也没有去看看大家。”我说:“你一连排了几个月的戏,现在演出了,你应该好好休息一下。”只见老赵看了看化妆室正在忙着化妆、着衣的青年演员们,语重心长地说:“年纪大了,身体虽常常感到疲劳,但心总是放不下来。这批娃娃们还嫩,还需要扶着走几年。”此时我注目地望着这位两鬓斑白的长者,好像从他的眼里可有望见他那颗纯净无暇的心象一团熊熊燃烧的烈火,永远不灭;又好像他的两眼里充满着殷切的希望之光,以望子成龙的心情盼着有更多的青年快快成材。当时站在我们旁边的一位青年演员插话说:“我们赵院长,每天要来看着我们化妆,看着我们出台,直至演出结束!是什么力量鼓舞他每天工作到深夜呢?是事业的力量,是他心目中圣神的戏剧艺术事业的力量啊!他爱事业胜过爱他自己,他爱青年晚辈胜过爱他自己的儿女。他曾为蒲剧的五大名演员王秀兰、阎逢春、张庆奎、杨虎山、筱月来艺术造就耗费过精力智慧;他曾为与新中国一起成长的蒲剧中年名演员王天明、杨翠花、宋东元、张保、田迎春等的艺术发展付出过心血;如今他又为培育蒲剧的后起之秀任跟心、崔彩彩、郭泽民等力尽老骥之力。

1983年春节刚过,临汾地区蒲剧青年演出团来省城汇报演出,不用说这位闲不住的梨园老将也出门上阵来了。一天我去长风剧场招待所看望他,并邀他到我家作客。本来这次想与他多谈谈,但由于他关心着晚上的演出,没有久待便急匆匆告辞了剧场。在叙谈中,我说:“赵院长,你为蒲剧事业奋斗了一生,做出了很大贡献,我想为您写篇文章,向更多的人介绍一下您的艺术生涯。”老赵急忙摇着头说:“我没有什么好写的。我这个人没有多大的才气,虽然出了一些成绩,一来靠组织上的关怀培养,二来靠自己的苦苦探求。如果要写,还是写写别的同志。”接着他向我讲到了杜波,讲到了韩刚,讲到了行乐贤,讲到了张峰,讲到秦学敏等蒲剧编导的为人与艺术成就。唯独没有讲到自己。最后他还补充说:“这些同志都是我们蒲剧界的无名英雄,都曾经为蒲剧做过贡献的。”老赵的这=番话使我感到,有知识、有贡献的人总是谦虚的。但同时又使我想到我们戏剧界那些刚刚写过几个戏、导过几个戏、演过几个戏就以此为本钱向党、向人民、向同志讨价还价,自吹自擂的人。由于老赵同志不愿让宣传自己,所以我一直没有能从他口中直接得到有关他艺术生涯的材料。但由于自己早有写此文之心,几年来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也还留心收集了一些有关情况。

赵乙同志出生在山西运城县张岳村一个农民家庭里。祖祖辈都是些刚刚正正、勤劳淳朴的庄稼人。然而孩童时代的小赵乙就对戏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争做一个戏伶的欲念在他幼小的心灵中就十分强烈,这恐怕与他后来终生与戏剧结下不解之缘有极大关系。还在十二三岁时,他在运城县立中学读初中,竟瞒着父母,私自弃学逃跑入了戏班,与蒲剧著名男旦筱兰香为同一个娃娃班的师兄弟。在那个社会人们对演员职业者是下眼观看的,小赵乙竟弃圣贤而不读,甘愿去做个“戏子”,可谓“大逆不道”了!朴实的农民父亲三番五次也将儿子从戏班叫不回来,最后只好流着泪,抚摸着儿子的头,说道:“娃啊,不是爸执意不让你去学戏呀!唱戏受人小看,让人欺负,你爸就是拼死拼活地种庄稼,也要让你去学堂读书成人!”小赵乙为了不使父母难过,只好又返回了学校读书。1937年,赵乙同志读完了初中,当时抗日战争爆发了,他毅然投身于革命,参加安邑县抗日游击队。在战争年代他仍选择了自己深爱的艺术事业,当时在游击队的宣传队从事宣传演唱工作。1939年,该游击队改编为二一二旅,他又被任命为旅部所设的黄河剧团演员队队长。那时,他风华正茂,将满腔的报国热血都倾注在抗日救国的事业上,他不但创作剧本,编写节目,还登台演出,并且精通乐器,能拉会吹,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充分展示了他的艺术才华。1940年,抗日战争进入了最严重、最残酷的斗争阶段,日寇疯狂地向我抗日根据地展开了全面进攻。根据斗争形势的需要,赵乙同志暂时离开了他深爱的文艺工作,调回旅部当作战参谋。不久,又被派往洪赵一带地区从事抗日游击战争。事至四十年后的今日,当时曾与赵乙同志一块工作过的卢未凡同志谈起他时,总说:“老赵搞戏剧是有些屈了,他其实是一个很好的军事人才哩!”据说,在他历时四年的游击战争的生活中,赵乙同志英勇善战,曾化装成日寇军官出入虎穴,为党搜集情报。他还能双手击枪,有胆有识,在群众中曾被称为双枪英雄。1944年7月,他又调回文艺队伍,在太岳三分区担任宣传队队长之职。这一时期,他除导演了大量的及时反映现代题材的戏外,还创作了不少剧目。其中与郝光浓同志合作的大型历史剧《太平天国》,在当时很有影响。1947年晋南解放以后,他一直从事于蒲剧事业,他曾历任剧团团长、专区文化局长,蒲剧院院长等职,但无论他担任任何领导职务,始终没有脱离开戏剧的编导工作。

赵乙同志在戏剧艺术上,虽然以导演最为擅长,同时他在剧本创作上也是个多产并具有较高水平的剧作家。其中影响较大的有:1959年他与行乐贤同志合作蒲剧演出本《窦娥冤》,为元代杰出的大戏剧家关汉卿著名的舞台实践增加了绚丽的光彩,后被长春电影制片厂搬上银幕,在全国受到了较高评价。1960年他与韩刚、杜波共同创作了新编历史剧《白沟河》,以鲜明的艺术个性和尖锐的矛盾冲突,成功塑造了流传千古的杨家将的忠勇爱国主义英雄形象。该剧久演不衰,至今仍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并被全国十几个剧种移植排演。1963年,他与西戎、韩刚合作了现代戏《结亲记》,以浓郁的风土人情和生动活泼的地方语言,真实而细腻描绘了60年代初期,农村生活的画卷和农民的风貌。1979年,他与杜波、李安华共同改编了蒲剧传统戏《麟骨床》,以辛辣的笔锋,塑造了一个阴险奸黠,想福禄梦权贵,害忠良乱朝纲的女野心家文嫣的丑恶形象,为观众揭示了一个深刻的社会问题,并具有一定的感染力,曾荣获山西省和全国1979年剧本创作奖。

赵乙同志在四十多年的导演艺术实践中,不但导了六十多个戏,而且探索、创造了具有独特风格的戏曲导演手法和理论。他在艺术生涯中,以强烈的进取心,坚持创新,反对复古,为蒲州梆子开辟了一代艺风,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他导演的戏为数之多,举不胜举。其中较有影响的有现代戏《王贵与李香香》、《白毛女》、《虎孩翻身》、《官逼民反》、《血泪仇》、《结亲记》、《小二黑结婚》、《红灯记》、《杜鹃山》、《老虎咀》等。传统历史剧有《太平天国》、《岳飞传》、《红娘子》、《三大祝家庄》、《逼上梁山》、《梁山伯与祝英台》、《薛刚反唐》、《花木兰》、《游西湖》、《窦娥冤》、《杨门女将》、《出堂邑》、《杀驿》、《周仁献嫂》、《意中缘》、《麟骨床》、《烤火》、《藏舟》等。蒲剧五大名演员的代表戏、看家戏,大都是经过赵乙同志加工排导的。如王秀兰的《窦娥冤》、《藏舟》;阎逢春的《徐策跑城》、《周仁献嫂》、《出堂邑》;张庆奎的《三家店》、《芦花》;筱月来的《西厢记》、《古城会》;杨虎山的《李逵下山》、《赠绨袍》等。

赵乙同志还在工作的百忙之中,系统地研究了斯坦尼斯拉夫基的艺术体系,研究了布莱希特的艺术方法以及中外各种表演艺术的流派。在学问上,他总孜孜不倦,勤奋刻苦。赵乙同志是一位富有经验的戏曲导演,也是一位艺术上的革新家。他主张戏曲表演艺术既要继承传统精华,又要大胆改革借鉴,经常不断地开辟艺术新天地。要使戏曲的表演艺术,具有时代感染力。在戏曲的学术问题中,他曾与复古仿旧派进行过严肃认真的论争,并用他自己具体的编导实践成果来论证自己的论点。可惜的是,我做为梨园晚辈,没有能更多的看过赵乙同志导演的戏。但就我看过的部分戏,以我粗浅的艺术见解,对赵乙同志的戏曲导演艺术有如下感受。

在艺术方法上坚持推陈出新,古为今用,敢破陈规旧律,善于开辟新的艺术途径。能使传统的程式溶化于时代的艺术气氛。如他在《窦娥冤》中对“蒲梆”传统的唱做念打的处理,就富有新颖的艺术魅力。

清理相通,以情叙理。赵乙同志导戏总是力求挖掘人物的内在情感,要求演员在台上做戏必须有饱满而真实的情感,并强调感情的合理性。他所导演的戏中充分体现了情是艺术的灵魂,理是艺术生命。他给演员排戏,总是先从讲解剧情,掌握人物个性入手,从调动演员的情感开始,一招一式,一字一句都要求演员们有情,用的合理。反对画蛇添足,对程式动作的机械运用。如他导演的《薛刚反唐》一剧,当忠臣徐策看到盼了13年的薛刚率兵反朝除奸时,他与阎逢春共同商议为徐策设计了一个打薛刚的动作,其情意之深,哲理之通,打出了剧中人物喜、怒、怨、恨,以画龙点睛的巧妙手法为剧情和表演增加了极大的光彩。

要求表演者声由情带,声中含情,力戒唱而无情,反对卖弄嗓功。做为一个戏曲导演的赵乙同志,在排导过程中不但强调演员在唱腔上旋律乐点,梆板尺寸,尤其要求演员唱出情感。他给演员们常讲:音色好可以受人称赞,但却不能引起观众对人物的共鸣,有声无情则难动人。越是嗓音好的演员,他越是要求在情上下功夫。如他为名角杨翠花同志排的《意中缘》,就曾反复指导演员在每句唱腔上的准确情感。

波浪起伏,层层推进。赵乙同志导戏无论对场次组织,人物感情的变化,唱腔的结构,总是善于掌握平波规律,使之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调度出每个角色的行动重点,能使全剧及每个场次的中心戏、高潮戏跃然于观众之耳目。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赵乙同志虽然已是年过六旬,具有重大成就的著名编导了,但他为了蒲剧事业的不断繁荣,仍战斗在戏剧工作的第一线。更为可贵的是他把整个精力完全耗费在培养新的一代身上,他不只为培养蒲剧新秀付出了心血,同时从编剧、导演上也带了徒。拿赵乙同志的一句话说,什么时候能看到蒲剧有好的接茬人,我就放心了!

赵乙,1921年出生于山西省运城县东张岳村。1938年参加革命工作,任212旅作战参谋.太岳三分区宣传队副队长。解放后投身戏剧改革,先后任晋南专署文化局副局长.晋南蒲剧院副院长.青年剧团团长.临汾蒲剧院院长。中国戏剧家协会五界以来理事.山西省历任文联委员.山西省第六.七界人大代表。执导过《薛刚饭朝》.《意中缘》.《白沟河》.《麟骨床》.《烟花泪》等近百个剧目。1985年获全国导演奖,1986年被评为山西省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04年12月13日去世。

记蒲剧著名编导赵乙

记蒲剧著名编导赵乙

记蒲剧著名编导赵乙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