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卫视《伶人王中王》第三季近日开播,来自越剧、豫剧、蒲剧、锡剧等不同剧种的名家同台表演,与其说是竞技、比拼,不如说是展示、切磋。
不同剧种的名家唱着韵味不同的声腔,念着风情各异的道白,演绎着各具况味的人生悲喜,但他们对戏曲艺术的热忱是相同的。一位位戏曲人的探索、坚守,不仅成就了好看好听的《伶人王中王》,更传承着中国戏曲、中华文化的根脉。
孔向东:
把声乐技巧融入蒲剧演唱
来到《伶人王中王》的舞台,蒲剧名家孔向东的第一感觉是紧张。“我来自基层团,每年在农村演出400多场戏,很少有时间和机会跟各大剧种的名家一起学习交流。”孔向东说,他最紧张的是第一场录制的时候,嗓子都因此发不出声音了。为了调整好状态,他扮好了戏就到后台找人闲聊,或者默默琢磨戏的内容、角色的情感。孔向东感到,第一场录制就像演戏时的第一句唱腔那样重要,这句唱不好、感觉不对,这一本戏都很难唱好;这一句唱顺了,戏与人物的基调也就稳了。“第二天录制,我的感觉慢慢好起来,轻松地找其他演员聊天,向他们学习。再后来我开始享受舞台,享受评委的点评。”孔向东说。
对孔向东来说,在《伶人王中王》演出与平时在基层表演不同。在农村给观众演出时,时常在室外,受限于客观环境,演员必须把表演适当“放大”,观众才看得见、听得见、看得懂,但《伶人王中王》的舞台更要求规范精准,表现人物内心,展现剧种特色,绝对不能“洒狗血”(戏曲术语,指过火、过度的表演)。“蒲剧又名乱弹,不熟悉的人会觉得蒲剧最大的特点就是‘吼’。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审美环境的变化,蒲剧必须调整唱法和风格,接近年轻观众,绝不能再‘吼’下去了。”孔向东说。
孔向东从小喜欢声乐,还专门学习过一段时间,尽管后来从事了蒲剧,但平时仍很喜爱唱歌。多年以来,孔向东一直尝试把声乐的唱法融入蒲剧演唱,追求更加自然、平实而具有表现力的声音。“我唱蒲剧时会去找‘喉头打开’的感觉,这样的声音更坚实、从容,这就是从声乐里借鉴来的。唱高音时,我多用立音,发展头腔共鸣,这是从京剧那里学来的。”孔向东说。
周东亮:
我来给观众换换口味
与孔向东最初的紧张不同,锡剧名家周东亮的状态从一开始就非常轻松。“我就是来玩一把,展示一下锡剧,给听惯了粗犷豪迈的北方剧种的观众换换口味。”周东亮说。
周东亮不是来比赛的,在他看来,《伶人王中王》的初衷和意义也不是比赛,而是展示、推广全国各地的剧种。“锡剧不算是大剧种,许多观众对它不熟悉,作为江南孕育的剧种,锡剧的风格是小桥流水、温婉典雅。”周东亮用作品、用演出向观众展示着锡剧的风采。“我在剧目选择上有所考虑,有的片段重演唱,有的片段重表演,力求展现得全面一点。”周东亮说。
除了展示剧种与个人的风采,周东亮来到《伶人王中王》还抱着会友、学习的目的。“难得有机会把这么多戏曲人聚在一起,切磋交流。”周东亮说,有不少传统剧目,如《红鬃烈马》《金玉奴》《白蛇传》等,是许多剧种所共有的剧目,但不同的剧种、演员演起来,风格大不相同,剧种之间互相学习、借鉴,对各自的发展都有益。
陈飞:
技巧用得不适宜,就是画蛇添足
在人们的一般印象中,越剧是唯美典雅的,长于抒情,适合表现才子佳人题材、情感细腻委婉的作品。在《伶人王中王》的舞台上,越剧名家陈飞用表演让人们意识到,一个剧种的风格可以很多元、很包容。
在本季《伶人王中王》第三场的录制中,陈飞演出了越剧《女吊》选段,长水袖的运用让人叹为观止。陈飞说,除了《女吊》,她在《情探·行路》中也运用长水袖的技巧来表现善良美好的女子的悲剧命运。“我的长水袖是向有‘水袖大师’之称的京剧名家李德富老师学的,这个技巧对塑造剧中人物非常适合。”陈飞表示,越剧是个年轻的剧种,善于学习吸收、博采众长,只要化用得当,其他艺术门类的精华皆可为越剧所用。陈飞从小就跟越剧、京剧、昆曲等不同剧种的老师学习、练功,后来又向川剧学习过帽翅功,向秦腔学习过喷火等。陈飞艺多不压身,但她对技巧的使用非常慎重,她说:“技巧一定要为塑造人物服务,一旦技巧用在不适宜的地方,就成了画蛇添足。”
陈飞说,自己因为年龄原因,嗓音、身体条件开始走下坡路,希望通过舞台的锻炼和滋润让艺术的黄金期多保持几年,这也是她欣然来到《伶人王中王》的原因。(记者 罗群)
(摘自 《中国文化报》)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