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莆田市莆仙戏五星剧团在莆田市区步行街的演出,吸引了上千人观看。台上的演员表演惟妙惟肖,台下的观众看得津津有味,不时发出笑声。

“这出剧目叫《李存孝》,很受欢迎。”剧团负责人卓金彪告诉记者,剧团成立于2004年,5年来,每年演出时间长达300多天,600多场。

像五星剧团这样的莆仙戏剧团在莆田市仅登记注册的就有130多个。据莆田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副局长罗景枝介绍,莆田全市莆仙戏剧团演职员有3800多人,每年演出6万多场,观众达3000多万人次,覆盖山区、平原、海岛每一个角落。

莆仙戏是我国现存古老剧种之一,源于唐、成于宋、盛于明清,迄今仍保留不少宋元南戏音乐元素,被誉为“宋元南戏的活化石”。其表演古朴优雅,不少动作深受木偶戏影响,富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其唱腔丰富,综合了莆仙的民间歌谣俚曲、十音八乐、佛曲法曲、宋元词曲和大曲歌舞的艺术特点,用方言演唱,具有浓厚地方色彩。

据介绍,莆仙戏现存传统剧目有5000多个,其中《三打王英》《团圆之后》《春草闯堂》《状元与乞丐》《江上行》等剧目在全国剧坛都享有很高的声誉,涌现出黄宝珍、傅青连、林栋志、朱石凤等著名莆仙戏艺术家。

“莆仙剧团的演出非常忙,基本没有时间休息,一年放假也就三四天。特别是农历正月的演出订单往往都是满满的,一些迟到的客户订单只好推掉。”莆田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副局长罗景枝如此形容现在莆仙戏的兴盛。

一个具有千年历史的古老地方剧种为何能长盛不衰?莆田市艺术研究所所长林金标说,莆仙戏是地地道道受广大群众喜爱的家门口的艺术,说的是当地方言,讲的是当地的故事,群众很爱看。同时,莆田文化市场活跃,每逢庙会、节庆,甚至祝寿、考学等都会请莆仙剧团演出。另外,莆仙戏还不断创新,将当前群众生活中存在的热点焦点问题编成现代小戏,搬上舞台,为古老剧种注入新的活力。

莆仙戏以其悠久的历史、古老的艺术形态,被国务院批准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由于一些老艺术家年事已高,为避免人走艺亡,莆田市成立了抢救和保护莆仙戏艺术工作小组,对一些老艺人的示范性表演进行录音和录像,启动了《莆仙戏传统剧目丛书》编纂工作,并对民间散存优秀剧本、面谱、戏曲、服装、道具等莆仙戏文物开展搜集整理。

为保持莆仙戏长盛不衰,莆田市十分重视对后备人才的培养。从2007年开始,莆田艺校免学费向全市招收6年制中专班莆仙戏表演专业学生,由梅花奖得主王少媛等名师亲自传授,已有35位13-14岁的小学员进入艺校学习。

近年来,莆田市还投资2亿元建设莆仙大剧院及莆仙戏博物馆;扩建莆田艺校;拨出专款用于抢救和保护莆仙戏老艺人的表演艺术。2008年8月,莆田市展开莆仙戏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

莆田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李尚清表示,文化部门将进一步鼓励莆仙戏专家学者著书立传,搜集整理古剧本、古曲目,实行师带徒的传授方式,加强后备人才培养和戏剧精品创作,巩固和提高莆仙戏戏剧创作优势,改善莆仙戏演员的工作条件和演出条件,引导和培育莆仙戏演出市场,以促进莆仙戏这一古老剧种长盛长新。(沈汝发)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