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莆田戏迷协会邀请50位莆仙两地著名的莆仙戏艺术家与戏迷们一起互动联欢。莆仙戏著名艺术家、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黄宝珍等老艺术家与广大戏迷现场交流、亲身示范,这对于推广莆仙戏,传播莆仙戏文化、提高民众戏曲鉴赏水平意义不小。
一直以来,“戏曲危机论”的呼声不断,甚至有人认为传统戏曲是“正在博物馆化的艺术”,是非物质的“文物”,应该放在博物馆里保护起来,而不是在市场中待价而沽。这种看法有失偏颇。目前,在我市的广大农村,莆仙戏演出活动频繁,有100多个民间演出剧团,形成了一个稳定的民间戏曲市场。莆仙戏民营剧团下乡演出,不仅对拉动我市文化产业贡献不小,而且慰藉着千千万万民众的情感需求。
然而,与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一样,古老的莆仙戏同样面临着传承与发展的双重难题。特别是在莆仙戏艺术队伍和观众的培养上出现了断层。
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好的保护方式是继承。作为“活态艺术”的戏曲凭借着艺术家的口传身授代代流传。从这个意义上说,组织戏迷与老艺术家交流传播戏曲知识值得称道,但不应该止于少数戏迷。这有赖于政府的政策支持,特别是在培育文化土壤,培养青少年莆仙戏欣赏习惯上大有可为,比如,编写乡土教材,教授兴化方言,加强宣传力度,普及莆仙戏曲文化等。总之,传统戏曲保护不应只是“非遗热”之下的一股旋风,刮完就走,如何让莆仙戏文化传统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值得深思。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