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戏昔时演出的方式,大体有:报鼓(即“三锣鼓”)、彩棚(即“大白”)、唱“净棚咒”(即“啰哩口连”)、“头出末”及“大团圆”等(都配有曲或白)。这种种繁文缛节,往往带有迷信思想。解放后,它已逐渐被简化或淘汰了。下面简述各节,仅供参考。
报鼓:莆仙戏开戏之前,先由掌鼓的“咚、咚、咚”打了三下鼓,司吹鞭的就“知哒”吹了两声,接着掌砂锣的也就“口扁口扁”敲了两下,这叫做“报鼓”(敲打一遍后,暂息二三分钟;凡吹打三遍),俗叫“三锣鼓”。其目的是:询问演职员们预备好了没有?同时通晓群众来看戏———戏马上要开演了。
报鼓后,复唱《思娘家》(即《扑灯蛾》)曲牌(凡九段,后只唱三段;曲文长,略。)。前人有诗云:“三通报鼓后开锣,金革沸腾众乐和;前奏怀人念远曲,重头九曲《扑灯蛾》”。就是指此。
彩棚(即“大白”):“三锣鼓”后,全体演职员同念四句“大白”———“盛世江南景,春风昼锦堂。一枝红芍药,开出满天红。”(按:“满天红”一作“满天空”、“满堂红”。)以此占吉利,俗叫“彩棚”。
净棚咒:(俗称“罗里连”;一写作“哩唠口连”。)它是由“罗里连”三个音组成的无字曲,以示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故由一百零八音所组合。反复唱(有三派,曲句长,略)。相传“罗里连”是田公元帅———即唐明皇时宫中乐工雷海青的咒语。(按:此咒语一般用于请神时驱邪逐鬼才能念,平时不乱念。)以净土安神,保佑平安。
“头出末”:(按:明人传奇,例以正、末开场,莆仙戏则叫它为“头出末”)。“头出末”内白“发彩”二字后上场,念着:“一篇翰林黄卷,多少礼部文章,琴弹阳春白雪,引动公侯将相”。
正戏:“头出末”下场后,戏文才正式开演。“头出”为短剧,是热闹戏;接着演“透场”(是全本戏);最后还演一出短剧,俗叫“末出”。旧时是演二出“末出”,故有“一场三出”之说。这时,由演员复饰年老(即老员外、老安人)、年青的夫妇(即生、旦)各一对登场,以示举家团圆,唱着“且喜合家重聚会”,有如“缺月再团圆”;又同白:“且喜合家荣贵,就此叩谢苍天”。合唱《迎仙客》曲文:
齐鞠躬,齐团圆,受封叩谢酬鸿恩。(按:“酬”字一作“受”;“酬”字当误。)安百姓,治万民。且喜月团圆,人也团圆。添丁进财,福禄寿喜万千,(按:一作“福禄喜万千”。)子子孙孙,科甲喜联登,(一作“子孙科甲喜连登”)荣耀入门庭,全家声名显,显层四方八面,千秋万万年。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