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言信】莆田大学生畅谈莆仙戏曲艺术的传承和保护
值各高校开展2014年暑期实践之际,在省委教育工委的重视和支持下,东南网与省内高校合作开展“我为八闽特色文化发展”建言献策活动。号召大学生以观察者的角度写一封信,从保护和发展八闽特色文化的角度,为实践点城市、乡镇或相关的企事业单位、文化活动项目等提建议、说想法、道观点。
“我为八闽特色文化发展”建言献策
——莆仙戏曲艺术的传承和保护
我是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一名学生,今年暑期,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传承莆仙戏曲艺术从我做起”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走访乡村实地访问及网上问卷,对莆仙戏的现状进行了调查。
新世纪以来,由于种种原因,莆仙戏人才流失严重、后继乏人,传统的表演艺术濒临失传,脸谱、服饰和音乐声腔正在被外来剧种和其他艺术形态同化,艺术的独特性正在削弱。作为莆田市民,我想写这封建言信,结合此次实践及专家意见,提出我们青年大学生对莆仙戏曲艺术的传承和保护的一点看法。
1、政府继续扶持,加大宣传力度
莆仙戏属稀有剧种,稀有剧种的传承和延续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参与和关注。令人欣慰的是福建省、莆田市对莆仙戏十分重视,积极扶持,不仅新建了福建省莆仙戏剧院,还为莆仙戏积极申遗。
然而,这还远远不够,唤醒全社会的关注意识,更多需要媒体宣传。去年11月,《星光大道》首入莆田海选。莆田学院学生田汶弘成功入围,在《星光大道》表演莆仙戏《春草闯堂》经典片段,赢得许多观众的喜欢。这是一个成功的例子,电视网络等媒体是宣传莆仙戏,使莆仙戏走出莆仙走向全国乃至世界的一个重要途径。
莆田湄洲岛已成为著名旅游景点,如果在湄洲岛新建一个莆仙大剧院,那么五湖四海的游客游玩了一天之后,若能在剧院里欣赏到一场莆仙戏的饕餮盛宴,一定成为游客一个美好的回忆。
2、孕育兴趣,让青少年爱上莆仙戏
目前,莆仙戏依然使用老艺人“传帮带”的方式授课带徒,这极不利于莆仙戏的传承。在莆田,正统教授莆仙戏表演艺术的仅有一所学校——福建艺术职业学院莆田市艺术学校(以下简称莆田艺校)。莆田艺校于1978年经福建省文化厅批准成立,隶属于莆田市文化局,是以教授莆仙戏表演专业为主的三年制大中专院校。然而,在2012年莆田艺校三年一度的招生中,只招到了35名学生。据学校老师介绍,由于报考的学生太少,目前已实行免学费政策,但报名的学生依然没有超过两位数。
那么如何让青少年对莆仙戏产生兴趣甚至爱上莆仙戏呢?首先要让莆仙戏走进校园,让学生在学习之余体味莆仙戏曲艺术的独特魅力。邀请专业的老师为学生们上莆仙戏入门课,介绍莆仙戏的专业知识。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学生在了解了一些专业知识后,会更容易接受莆仙戏曲艺术的表现形式。
其次可以在莆仙大剧院等一些剧院开展学生专场或者青年专场,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观看,交流心得。
2、保存优秀传统,勇于改革创新
如今,不仅学莆仙戏的人少了,看莆仙戏的人也少了。在实地访问过程中,正好碰上一个剧团下乡演出,但是村民并没有预想中的热情,来观看的也大多都是老戏迷,鲜有年轻人和小孩。受到电视娱乐节目、通俗歌曲等流行文化的冲击,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和小孩子都更喜欢在家里看电视、玩游戏,而不愿意到露天的戏台前看戏。
戏曲创作不应与市场背离,剧情也不能脱离大众欣赏习惯。莆仙戏曲的观众主要在乡镇,而乡镇观众的历史文化知识有限,喜欢看一些熟悉的故事、人物编的传统戏。而现在很多得奖戏曲剧目的内容观众不熟悉,无法得到乡镇观众的认同。
其次,许多演出需要与民俗结合在一起,如过年过节、结婚祝寿大小喜事等。许多观众喜欢看轻松愉快的喜剧,不爱看悲剧;爱看故事性强、场面热闹的连台本戏,不爱看没有完整故事情节、哲理性强的剧目。而很多得奖戏曲剧目都是悲剧,以思辨哲理见长。莆仙戏的戏曲资源丰富,完全有可能发掘、整理、改编出群众喜闻乐见的剧目。
以上是我对莆仙戏曲艺术的传承和保护的一些建议与看法。我希望本次的活动以及这封建言信能对莆仙戏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作者: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陈巧钰)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