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夏区镇北堡镇,只要问起“康木匠”,附近的农民没有一个不知道的,因为他自己掏钱在家门口搭了戏台子,成立了长青农民文化艺术活动中心,专门给群众唱秦腔。

  “康木匠”名叫康维玺,是镇北堡村的农民,1996年从西吉老家迁到镇北堡。“刚来的时候很可怜,我带着老婆孩子,兜里揣着60元钱,背着一把板胡就来了,在市场上租了间房子干木匠活、做板胡,开始了艰苦的创业。”康维玺说。

尽管条件艰苦,康维玺还是不忘在闲下来的时候,拉着板胡吼上两嗓子。镇北堡地方不大,可是来自南部山区各个县区的群众都有,大家都爱听秦腔。一些会拉板胡的人、爱唱戏的人就都凑到了一块,成立了自乐班,自娱自乐。慢慢地,谁家娶媳妇、办丧事,只要招呼一声,大家就都带着家当上门去唱上一两天。

2002年,康维玺盖了7间房子,他家也成了唱戏的主场,周六闲了大伙儿就凑到一块唱上两段。主动上门唱戏的人越来越多,听戏的群众也是围满了屋子,坐满了院子。2007年8月,他把自己家临街的门面收拾出来,购置钢架、篷布等,搭了个戏台子,把自家的一间房子专门腾出来做化妆室,并且贷款5000元钱添置了扩音设备,成立了长青文化艺术活动中心,每个周六,在自家门口给群众唱戏。

在一起唱戏的40多个人中,有几个人都是以前西吉、固原、海原等秦腔剧团的专业演员,他们唱功都不错,能扮演各种角色。有了场地和强大的“演员”阵容,老康和几个板胡手张罗着开始利用冬闲时间排《铡美案》、《窦娥冤》等传统剧本,排好后过年期间连续唱给群众听。“演员”唱得好,附近各村赶来听戏的群众越来越多,康维玺家不足30平方米的场地已经坐不下了,门口经常围满了人。

康维玺说,当初他花了近3万元,搭起了这个戏台子,只是想着大伙能有个唱戏的地方,让爱唱戏的、爱听戏的人都到这里找个乐子,可是没想到台子搭起来后,一个月要花300多元钱的电费,这让仅靠做桌椅、板胡维持生计的他难以支付。演员、群众越来越多,要想再扩大场地规模,就很困难了。

尽管目前困难重重,但是康维玺还是要坚持下去。他说:“唱秦腔是我的爱好,我们不但要唱给身边的人听,还要走出镇北堡到外面去唱,这是我们的梦想。只是现在服装和道具都没有,只要解决了这个问题,我就可以把队伍带到外面去唱,挣了钱,再把这个场子办大,搞得比现在更红火。”晚报记者李瑞娟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