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姿百态的民间艺术,通过口耳相传、师傅待徒弟的技艺绝招构成的。它真正的魅力在于激发了人的一种情感,可以成为一个人一生永远的牵挂。在与秦汉战鼓结缘的8年中,我为这群普通人的执着感动,我认识一位老鼓手名叫张自立,打鼓时从一米高的鼓架上掉下来,摔得头破血流,毫无怨言,仍然坚持参加演出。在2010年9月中国“司马迁杯”首届全国锣鼓大赛上,已经75岁了,在比赛现场他对我说“参加全国比赛就是上战场,手舞鼓槌,热血沸腾,有一种在战场拼杀的荣耀。”比赛当天早上4点30分起床,从旅社到达比赛现场,到下午正式比赛时已经下午3点多了,天气炎热,已经11个小时没有休息了,我真担心支持不下来。进入比赛现场,老人们仿佛焕发了青春,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从秦汉战鼓黄建民到战鼓团的农民兄弟姐妹的身上,可以感受到对民族文化的传承的执着与一生一世的牵挂。
掌旗寨历史悠长,
秦汉战鼓威名扬。
老人舍命现艺术,
立下生死文书状。
故事发生在2006年,秦汉战鼓在录制资料片时,68岁的“老把式”刘兴福突发心肌梗赛,当场晕倒。送到医院后抢救无效而去世了。为了老人的安全,秦汉战传承鼓团决定让年事过高的老人们退出,但刘兴富的叔伯哥哥刘兴贵依旧不肯退旧不肯退出。在秦汉战鼓传承人黄建民苦劝不允的情况下,刘兴贵竟让他的女儿写了个“生死状”:“我爸爱出去敲鼓,发生意外与别人没有任何关系,他本人一方承担,不要任何人管。以此为证。”
黄建民很感动地说:“那一刻我也明白了。不让敲鼓才要命呢。”此事传出后,队里其他人纷纷效仿。我在黄建民家中看到黄建民手头一摞布满签名的“承诺书”上打印着“因高血压、高血脂、心脏病等一切疾病造成的一切后果,责任由自己承担”字样。秦汉战鼓激发起情感、骄傲和力量,民族文化传承人黄建民与一大帮喜爱战鼓的鼓痴在用自己的行动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就是民族文化代代相传的源泉。从爱好,到执着,最后演变成一种责任。热爱敲鼓就用生命相随,这是非常高的艺术境界,这种执着就是民族文化代代相传的源泉。
由礼泉剧作家蔺志顺编剧,退休秦腔郑盟导演的眉户戏“秦汉战鼓生死状”,来源于生活,根据秦汉战鼓的真实故事改编,享受了地气。故事真实感人,语言精炼,情节感人,观看的人与我一样,流出了眼泪。动人心魄的故事情节,感动天地的秦人品格,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靠着千千万万个这样的民间伊人传承起来的,这就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我相信,秦腔眉户戏“秦汉战鼓生死状”会赢得观众,在充满了铜臭的今天,该剧的出现是对有名人糊弄文化、有钱人买文化的强大冲击波,必将在社会上引起强烈的反应。期盼该剧会走的更远。
秦腔眉户戏“秦汉战鼓生死状”剧照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