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茸宝记》是由兰州市秦剧团创作的大型古典剧。此剧突出了善与恶,正与邪的较量。该剧参加了2002年第二届中国秦腔艺术节,我荣幸地饰演了男主人公如意太子。虽然我从事秦腔表演这一行已经十七、八年了。在这十几年的艺术生涯里,上演过几十本(折)秦腔传统古典剧目和创作剧目。但是,在我初接到《茸宝记》剧本时,觉得如意太子这一人物形象对我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排戏过程中,我认真阅读剧本,了解故事历史背景。在编导们和同事的帮助启发下,我和剧组的每一个演员度过了几十个难忘的日日夜夜。在演出实践中,我觉得要演好一个角色,必须善于吸收借鉴,善于刻画人物内心,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形神兼备的舞台艺术形象.。

一、以本行为基础,吸收借鉴,塑造外形

在我的演艺生涯中,大部分在基层剧团工作(原在甘肃天水市北道剧团工作)。由于演出的繁忙和人员的匮乏,往往要担任许多不同行当的角色。这样做难免在表演中有些“串行”,但同时丰富了我表演的涉猎面。对不同行当的表演特点有所了解和掌握。对我来说,这样的积累。为我塑造如意太子这一角色丰富了表演手段。

如意太子这一人物形象在剧中经历了不同的人生阶段。剧中人物起浮性强,人物形象变化跨度大。为了能使人物形象较为准确地竖立起来,在表演过程中,我以文生和武生两个行当为基础,适当吸收须生特点,并有意加以区分。在身段、步伐、做派等表演要素依托上述行当的特点,努力解决好人物不同人生阶段的形象定位问题。

在剧的前段,从如意的经历和阅历上讲,还是一个善良、单纯、血气方刚的皇太子。在这段表演中,我运用文武小生的表演特点,从身段、步法方面有意识强化轻快、急快、洒脱,并在导演的构思下,运用了“滑步,平转,滑叉,僵尸”等武生特点来展示人物在茫茫沙海中,为寻二意,艰难行走以及二意背信刺瞎如意双眼,昏死沙海的惨凉场景。

戏的后段,随着岁月推移,人生阅历的丰富以及人物遭受的巨大磨难,如意的外形发生了大跨度的变化.。一个成熟,沉稳,坚强大度的人物形象呈现台上。在这段表演中,我以小生表演特点为基础,借鉴老盲人行走的步伐,同时吸收了须生行当的表演特点,和前面人物外形形成明显的区别。以“听、摸、猜”等表演手段强化人物失明行动的艰难。吸取须生的表演手段,从身段,步法,道白方面增强人物的沉稳感。较准确的将人物心理和性格的变化展现给观众。让观众一目了然地看到人物形象的不同阶段变化。

在唱腔运用上,突出唱腔的沉稳,悠长、厚重感。为了加强秦腔这一古老剧种的行腔特色,我在唱腔中加入了激越、高亢的行腔,收到了不错的效果,既渲染了剧情也感染了观众。

二、掌握背景,认识人物,刻画内心

《茸宝记》中的如意太子,他的原形来源于敦煌壁画故事。因而人物本身带有浓厚的佛教色彩。他以身弑虎,感化邪恶,普救众生,是典型的佛教人物形象。为了准确把握人物心理,经过细心阅读剧本,分析剧情,最终对人物的内心轨迹有了认识。

如意太子了这一角色内心感情复杂,充满矛盾、疚愧、爱恨交织在一起。他对二意有兄弟手足之间的关心爱护,但对二意为达目的而不择手段的鄙劣行径义愤填膺;他和红莲公主有着忠贞不渝的爱情,他又怕自己身残之躯连累红莲幸福,压制自己的感情,隐名埋姓,内心苦受爱情之焰的煎熬。他身躯虽残,心却不残,国家兴衰,父母的安危,黎民百姓在他心里重如泰山。他独闯魔窟与邪恶交锋,不惜以自己七尺之躯,而赐猛虎,感化了二意,惩治了邪恶,而换回了千千万万百姓的性命。

有了对人物的认识才能更好表现出人物内心轨迹。所以在表演中,我突出人物一个字“善”。“善良仁慈”是如意太子这一人物的本质和灵魂。使他的善良和二意的恶毒形成明显的反差,让观众一目了然的感受人物的内心善良。并有分寸的把握人物不同阶段和对其他剧中人物的不同情感表现出来,和剧中的每一个人物和谐的融为一体。使人物不焦不燥、爱憎分明,神情兼备,更富有生命力和感染力。

通过此剧,我学到了不少东西,增强了我在业务上的涉猎面。对我以后的艺术之路起到了推动作用。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