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梅主工正旦、小旦,谙熟秦腔、眉户、碗碗腔。作为国家一级演员、秦腔剧种的标志性人物之一,谈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戏曲研究院院长李梅认为:“民族的东西就是世界的。只有民族文化强大起来,我们才会有文化自信。”

“一直以来,戏曲多是师徒间手把手的口传心授。”在李梅看来,即便是在多媒体时代,人们可以通过电视、网络等多种方式学习戏曲,但是师生间“一对一”对接式的学习方式,对于戏曲的传承作用很大,“希望国家能够提供更多‘名师带徒’的途径。”

李梅还提到,现在很多剧种的传承人可能只剩一两人,剧目面临着濒临失传危机,建议国家在这方面加大扶持力度,给予一定资助,“可以像京剧一样通过音配像的形式,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老艺术家的作品记录下来,实现活态传承、可持续发展。”

“艺术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发展。”李梅坦言,在剧目创新方面目前还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在人才锻造方面也存在诸多短板,“现在外界诱惑很大,很多年轻人选择拍电影、唱歌。虽然人们对现代文化接受得更多一些,但我觉得应该对老祖先留下来的传统文化多一些关注。只有对民族的东西认识了,才会有民族自信心。”

“学我而生,像我者死。”谈到教授学生的经验,李梅认为,一味地模仿老师是重大误区,等于走进了死胡同,“刚开始可以模仿,最后一定要超越。像海绵一样,不断吸收艺术养分,利用每个人不同的条件,塑造出不同的人物形象。”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我觉得作为一个文艺工作者,首先要对自己的文化充满信心,要不断地发扬中国的传统文化。”李梅说。(光明网记者 李政葳)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