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利民(1921-2011)秦腔文武小生、须生演员。长安县铁炉庙村人,原名牛随,10岁时,经陈雨农先生引荐,入易俗社第十一期,高培支先生为其取名牛利民,字宜农。由郑香亭、赵杰民先生启蒙,11岁时以《花亭相会》一剧登台,又经高天喜、吕通俗、徐元民、等先生传授技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文武皆能。
1938年,应高希中(四期学员,著名须生)之邀,搭班甘肃平凉“平乐学社”,与高希中、刘易平、景乐民、阎更平、李可易、王文鹏、孟遏云、李景华等名演员同台合作。细心学习、揣摩其他名家的表演,曾向李可易先生学习《辕门射戟》,向王超民先生学习《吃鱼》等戏。
1943年先生离开平乐社,至1950年的七、八年间,前后搭班精诚剧社、海啸秦剧团、通俗社、福利社、文化社等,演出于西安、平凉、宝鸡、西峰、兰州、武威、靖远、西宁等地。1950年,福利社与文化社合并,1953年,经民主选举,牛利民先生被推举为社长。1956年7月,文化社与新光社合并,担任副社长。
1958年,他遭遇不公正待遇,先后被下放到刚组建不久的永登县剧团。60年代初,他辗转参加了武威地区秦剧团。“文革”中,受到残酷迫害,被戴上“反社会主义”的帽子,身陷牢狱9年之久,“文革”结束后,先生即从武威剧团退休,1980年返回西安老家,2011年8月17日病逝,享年90岁。
牛利民先生学艺于西安,成名于兰州,他的功底深厚扎实,扮相英俊,嗓音挺拔嘹亮,喷口遒劲有力,表演富于激情,规范严谨而又繁简得当,张弛有度。他通过向岳中华、赵福海、周正俗、刘金荣等甘肃秦腔前辈先生们学习,揣摩他们的表演技艺,融会贯通,结合自身演出经验,成长成为文武不挡的名角。先生本工小生,又兼演须生,武生、红生、花脸乃至丑角,各个行当亦能应付自如,是50年代兰州舞台上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常演剧目有《辕门射戟》《哭祖庙》《花云带箭》《周仁回府》《拷寇》《狮子楼》《截江夺斗》《出棠邑》《葫芦峪》《吃鱼》《激友》《下河东》等。他为人急公好义,古道热肠,深受业界的尊重和推崇。他嗜戏如命,胸无城府。前半生颠沛流离,饱经人世沧桑,备受磨难。此后看破世事,淡泊人生,晚年归隐铁炉庙,闭门不出,以练字、绘画自娱。常年坚持练功、打拳,风雨无拒,至辞世前的数天,还在坚持练棍。
牛利民先生《辕门射戟》剧照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