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华奖结束了,虽然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但是效果是积极的。原因很简单,秦腔界不作为就没有可以指责的错误,那么只剩下悄无声息的退出历史舞台了。
从全国范围看,秦腔今天的形势还是比较乐观的,和河北梆子、川剧、粤剧、吕剧等相比,秦腔有牢固的群众基础。
但是秦腔界也有明显的问题,就是传统剧目丧失的太多,有实力的剧团都在着眼做现代戏。这里面也有实际因素,中国的剧团大都是受制于体制,现代戏可以换来荣誉、职称、行政拨款等等实在利益。今天官-方的文化政-策,首先是把戏曲宣传政-策的实效性看做第一位,而不是把群众爱不爱看做为第一位。
大家都知道的事实,院团偏好“评奖戏”(现代戏、包括新编历史剧),观众却更爱“吃饭戏”(传统戏)。所以每每有一部现代戏出现,官-方媒-体就会渲染如何受欢迎,其实都是自欺欺人的谎话。
当然,剧团也左右不了今天的文艺政-策,评奖的现代戏可以搞,但是搞现代戏的热情超过搞传统戏,就是舍本求末。从社会学讲,传统戏的精神内涵是在宣讲一种普遍的人性,可以说是千古不易,而今天大多的现代戏所谓的现实主义主旨已经变质,不是表现现实问题,进行社会批-判的艺术,而是猜度领导意志,迎合政-策导向的应声虫;从戏曲艺术本身来讲,现代戏演好了,可以成就一部戏,传统戏则可以成就一个演员。现在有些大剧团的所谓名演员,离开作曲家的乐谱,就没有办法唱戏,这不得不说是极其不成熟的表现。
中国戏曲本质来看,还是个草根文化,追求现代化的意义并不大。维系生存的最大因素就是群众基础,所以一定要把群众爱看放在第一位。
因此,文华奖的基调是好的,立足传统戏培养新演员。
杨文颖和吴复兴两位评委,在文华奖结束后都有评论文章。杨文颖分析了整个秦腔界行当现状,基本评价比较乐观;吴复兴则提出秦腔要有流派研究和继承,认为这是发展之本。两位评委都是70岁以上的老人,认识到了问题的所在。
但是他们没有公开点破问题的实质:“秦腔界现在的病根子就是,我们最好的人才和资源,没有用于传统继承上面,而花费在现代戏的评奖上。如果这个形状不改变,秦腔一旦失去了传统戏上的高度,就没有办法获得良性发展,也没有真正意义的文化价值。”
最后,希望陕西的文华奖,能够继续搞下去,成为专门针对传统戏继承和培养的比赛奖项,为秦腔发展尽一份力量。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