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秦腔》里,夏中星任县剧团团长,第一次组织巡回下乡,白雪成为县剧团的名旦,到的第一个地方,便是竹林关镇。这是贾平凹在他的作品中第一次非常重要地写到我的故乡小镇。
据我的判断,贾平凹从未来过小镇,但是,对于这个丹凤最东、最低、在境内又是最下游的丹江岸边这个小镇,他是感兴趣和重视的。为此,他在这里安排了几个重要的情节。而我,从此解读他的《秦腔》,为观众附注。
一、那时的道路。
县剧团巡回下乡,演员们乘坐的是大卡车,戏箱和脸谱马勺、以及疯子张引生坐在拖拉机上,摇摇晃晃地走了大半天。
我以为,此时应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那时,从丹凤到竹林关,并不通班车,路线是经月日到牌路河到竹林关,路面为沙石路面,行程近47公里,约需三个小时。那时,还有一条越岭线,从北丈沟进来,一直在流岭的山脊(也叫长安岭,或长岗岭)上行走,从南丈沟出来,非常难走。当年上高中时,我常在这两条路上步行,感叹行路难,只希望李先念不要忘了这里,拨一笔钱下来,把路面铺成柏油路。10年前,这段路铺成了柏油路。去年,陕沪高速穿镇而过。
二、那时住的地方。
他们来到竹林关镇,住在骡马会馆里,这个会馆,是清朝年间这一带骡马商队修的祭祀神灵的地方,也是往来歇脚的地方,当时破烂不堪,只剩下一个戏楼,戏在这上面演,一个后殿,展览夏风的父亲、白雪的公公夏天智画的马勺。
其实,这个会馆其实是船帮会馆,有两个大殿,好多的厢房(也叫小房儿),当时被区公所占用,在船帮会馆对面,曾有一个花戏楼,后因区公所扩大,也拆掉了。那个年代县剧团下乡,也确实都住在船帮会馆的区公所里,偶尔,也住在竹林关小学里。
三、造成的轰动。
《秦腔》中写当地人对县剧团的秦腔和脸谱是不感兴趣的,观众很少。
实际情况是,那年那月,来竹林关演戏的大剧团只有商南、山阳、丹凤的县剧团,山阳的不太来,商南的最受欢迎,来的多一些的是丹凤剧团。平时最常来的是河南省的戏班子,几个家族的人往一块一凑,就是一个戏班子,一个人要演好几个角,在这里一呆,近一个月,这个村,那个队,几乎都要包几场。大剧团来就两三天。他们一来,小镇就是过年。他们的人多,声势大,道具全,还搭布景,自己发电,配灯光,用红蓬布围住一个大场子,有专人拿着家伙看场子,防备谁剪破了布钻进来,有专人卖票收钱,他们产生的效应非常轰动。
小镇周围的村庄,但凡有点钱的,都要来看,把场子挤得是实实;一些淘不起钱的,就上到柿树上,上到房顶上,远远地看;还有的就在场外,听听锣鼓声,听听演员的腔,也算过了瘾。一多半的人是看戏,同时也看的是那几个稀人。
四、那时的戏迷。
当时,好几个旦角,戏唱得好,也长得稀,穿着也时髦。她们如何地美,且演得好,《秦腔》中突出地写了一个竹林关戏迷对白雪的诗赞:
“州河岸县剧团,近十年间一名旦。白雪著美名,年纪未弱冠。态惊鸿,貌落雁,月作眉,雪呈靥,杨柳腰,芙蓉面,颜色赛过桃花瓣。笑容儿可掬,愁容儿堪羡,背影儿难描,侧身儿好看,似牡丹带雨开,似芍药迎风绽。似水仙凌清波,似梨花笼月淡。似嫦娥降下蕊珠宫,似杨妃醉倒沉香畔。两泪娇啼,似薛女哭开红杜鹃。双跷缓步,似潘妃踏碎金莲瓣。看妙舞翩翩,似春风摇绿线。听清音袅袅,似黄莺鸣歌院。玉树曲愧煞张丽华,掌中影羞却赵飞燕。任你有描鸾刺凤手,画不出倾国倾城画。任你是铁打钢铸心,也要成多愁多病汉。得手戏先说一遍:《梅绛雪》笑得好看,《黄逼宫》死得可怜。《串龙珠》的公主,《玉虎坠》的王娟。《飞彦彪》的忽生忽旦,《双合印》的裹脚一绽。更有那出神处,《二返安》一出把魂勾散,见狄青愁容儿一盼--怨;戽宝刀轻手儿一按--慢;系罗帕情眼儿微倦--干;抱孩子笑庞儿忽换—艳。看得人神也昏,望得人目也眩,挣出一身风流汗。把这喜怒哀乐,七情毕现且莫算,武兰儿熟且练。《姬家山》把夫换,《撮合山》把诗看。穆桂英《破洪州》,孙二娘《打店》。纤手儿接枪,能干;一指儿搅刀,罕见。回风的一条鞭,拨月的两根剑。一骑桃花如掣电,脚步儿不乱;三尺青锋如匹练,眼睛儿不眩。筋斗云凌空现,心儿里不跳,口儿里不颤。勃鹆窠当声旋,两脚儿不停,一色儿不变。听说白雪把戏扮,人心慌了一大半,作文的先生抛了笔砚,老板的顾不得把帐看。担水的遗桶担,缝衣的搁针线,老道士懒回八仙庵,小和尚离了七宝殿。还有那吃烟的把烟卷儿叼反,患病的忘了喝水,药片儿干咽。真个是不分贵践,不论回汉,看得人废寝忘食,这才是乐而忘倦,劳而不怨,人人说好真可赞。”
这一长篇诗赞,《红楼梦》不如,《金瓶梅》不如,只有贾才子能写出,但借竹林关老戏迷写出来了.那个老戏迷,人长得怪难看的,说话都咬文嚼字,口袋上插了个钢笔。天人一般的白雪,让这个老戏迷成天来看,也难怪引生对她痴迷。
那几天,不唱戏的白天,这些旦角们也会到街上转,小娃们把他们是看不够,跟前跟后的。女人们眼羡她们:“这些娃,吃什么喝什么了,咋就这得这么亲,是不是干净得不屙不尿连屁都没有?”书中这样写,真不为过。而在男人们的心里,对她们有想入非非的,有的青年就骂过:好啥都叫狗啥了。还有的说过:要是跟她们中的随便一个,睡上一晚上,这一辈子,叫我做啥都行。正如书中的张引生所以为:“他们是从花园子过,看见一朵玫瑰花,称赞这花好,就要用手去摘它,或者突然怨恨了,向花撒一把土,叶一口痰。”
五、几个重要情节。
在这次巡回演出中,白雪在演戏的茬口上,怀孕恶心有了反应,致使看戏的人更少。贾平凹一直想写秦腔的衰败,没前途,忽视了竹林关观众实际上对秦腔的热爱。
再一个情节,白雪写了一个介绍秦腔的资料,对秦腔进行了隆重、详细的介绍,后来引生拿去,最后为夏天智的脸谱马勺的书作了序。序是这样写的:
秦腔,又名秦声,是我国最早形成于秦地的一种梆子声腔剧种,它发端于明代,明明清以来广泛流行的南昆、北弋、东柳、西梆四大声腔之一。唱腔以梆子腔板腔体为主,除有“慢板”、“二六板”、“带板”、“滚板”、“箭板”、“二倒板”等基本板式,还有“麻鞋底”等彩腔腔调十余种。板路和彩腔均有欢音、苦音之分,苦音腔最能代表特色,深沉哀婉,欢间刚健有力。凡属板式唱腔,均用真嗓,凡属彩腔,均用假嗓。伴奏由牌分丝弦曲牌和管乐曲牌,数目甚丰,常用也就一百余首,如“小开门”“紫南风”“朝天子”“雁儿落”“柳生芽”“步步高”等。锣鼓经名目繁多,有慢、中、快、散四种类型,依其作用又有开场、动作、板头、曲牌锣鼓四种之别。乐队分文、武场,文场以胡琴为主奏,武场以鼓板为主奏。表演均以我国传统的戏曲虚实结合、且以写意为主,并采用虚拟的表现手法,有四功五法和一整套的程式,再加上世代的艺人的智慧运作和多方创造,形成众多“绝活”。角色有三大行十三小行,三大行为生、旦和花脸。十三小行是胡子生、老生、小生、武生、正旦、花旦、小旦、老旦、彩旦、武旦、大花脸、二花脸和三花脸。现存传统剧目三千多种,多为历史故事戏,剧中主要人物也多系帝王将相、忠臣义士、英雄豪杰和才子佳人。最擅长搬演袍带戏、扎靠戏和“光棍戏”。组班制统“四梁四柱”,“四梁”为头道胡子生、大花脸、正旦和小旦。“四柱”为二道胡子生、二花脸、小生和丑。这些行当要求唱念做打俱精,且有各自的绝招和拿手好戏。脸谱旦角多用墨绉纱包头、贴片子。丑角有梅花、蝙蝠、铜钱和全白脸等,净脸谱色块大,起窍高,面窄额宽,图纹多变,可分为花脸、白脸、黑脸、红脸和净脸。勾黑脸表示人物铁面无私,刚正不阿,如《铡美案》中的包拯。曹操、潘仁美因其骄横、霸道和奸诈,则勾白脸。勾红脸则表示人物有忠贞英武的性格特征,如关羽。还有特殊的脸谱勾法如旦角净扮,净角俊扮,生角净粉。
还有一个情节,村人以付腾场费为由,与剧团美美地打了一架,打成了一锅灰,毁了七只,丢了八只马勺,导致了引生离开剧团回到清风街。这不是没缘故的。
当年,丹凤剧团年看来竹林关唱戏,每次都要与街上人打一两回架。当时,也是街上人太穷了,也没有别的啥娱乐,有戏演,当然极想看。就有的人逃票,背时的,被剧团捉住了挨打;就有的人自己画戏票,不走运的被捉住了打;还有的趁巡逻的不注意,拿剪刀在围场子的布上划一个洞钻进去,被捉住了挨打;也有的就几个人一起,硬往场子里撞,这也少不了冲突。有一年,几件事情遇到一块,第二天街上人这一说,那一说,气就上来了:“日他妈的,在咱的地盘上,还不让咱看戏。竹林关人鳖呀,是怂囊鬼吗?咱是真怕他呀?今晚上非要比个上来下去不可,还能叫县上人骑到咱身上!”一些人甚至准备了棍,准备了木杈,准备了铁锨,准备大闹一场了,让剧团演不成戏。在这种情况下,区公所的负责人出面了,当天晚上,县剧团为街上人免费演了一场子戏。自那以后,丹凤剧团再未来过竹林关。至今,竹林关人提起那件事,也是口沫乱溅,神气飞扬。
我想,贾平凹当年与韩俊芳作夫妻时,韩俊芳就在县剧团,一定给贾平凹说过在竹林关的一些事。这一段过节,也造就了《秦腔》中的几页故事。(商竹)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