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商报
“晋京”烟云漫卷下,秦腔人抓紧时间砺兵秣马,日前由省“秦研会”正式出面,紧急约见了一批当年曾晋京的老演员。马蓝鱼、肖玉玲、全巧民、吴德、郝彩凤、段林菊、李继祖、蔡志诚、霍卉君等当年的骁将们抚今追昔、畅所欲言,满腔热情纵论晋京。艺术家们非常形象地指出,要成功搞好此次晋京,不能不首先做到汗流成河、激情如火、纪严似铁。
汗流成河
要晋京,演职人员的汗水必须要能流成河。当年晋京前,演员们被集中安排在“丈八沟”封闭训练了整整八个月,对症下药缺啥补啥。演员的一举一动、一笑一颦都重新进行“改造”,要做到足以代表陕西人、陕西戏曲的形象和面貌。全巧民提起那时全天封闭训练、有家不能回的情况时说,演员虽然年轻,都是以场为家,从没有人叫苦叫累。郝彩凤当年为了“跑圆场”,风风火火地在练功场上跑,磨破了不知有多少双鞋子,被人戏说是“在吃鞋子”。而现在排演场里空空荡荡,练功的演员寥寥无几,有多少演员能真正潜心去研究艺术、挖掘人物、塑造人物?平时不练功、上场定稀松呀!投身秦腔艺术事业,要挥洒敬业的汗水,这些汗水浇灌、滋养的是自己、是秦腔事业呀。段林菊提到自己前段时间参加某剧团排戏时的遭遇很是感慨,说好八点半集合,自己提前赶去,但直到九点多才有人懒洋洋地踱步而来。不愿吃苦、缺乏认真的精神,是现在剧团和演员们应该深思和想方设法解决的问题。
激情如火
当年晋京演出中,马蓝鱼在《游西湖》里面有个吐火表演,必须要吃一种特殊的“包子”,吃了以后火舌才能喷薄而出。但在一次演出前,大师傅盲肠炎发作,躺在病床上痛苦地翻来覆去,而其它人又无法胜任,于是为了不耽误演出,他就在病床上给马蓝鱼捏“包子”,马蓝鱼觉得那晚上那火吐得最为满意、最为难忘。就是凭着这种精神、这种敬业才最终将秦腔这团火撩拨得愈来愈热、愈来愈耀人耳目。对秦腔如果没有一种激情,这么多老艺术家不可能至今仍活跃在舞台上。火一样的激情,将新老演员、将秦腔艺术最终烧向了成熟。吴德印象最深的是,当时有一个不成文的约定,就是戏排出来后先演给炊事班看。大师傅感觉可以了,这戏肯定火,如果大师傅认为“这戏和馍一样没蒸熟”,或者在你打饭时幽幽地问上一句,“就排下这戏还吃饭哩?”,那这戏就得再痛下功夫改,绝对没有二话。当年那种对秦腔事业的激情,可以说是到了痴迷的程度,所以才有了《赵氏孤儿》演完时,北京某首长一个箭步跳上舞台,大声说“你们演得太好了、太好了”,所以才有了秦班的七进七出中南海,所以才有了秦腔所到之处掌声不断、喝彩连连。
纪严似铁
马蓝鱼认为,由《秦之声》具体组织秦腔晋京,是一个全新的提法,这和单个院团晋京的威力与影响的确不可同日而语。它有自己的镜头和阵地,这种优势无人匹敌,加上中央电视台的有效支持与配合,对秦腔再来一次全方位的宣传是势如破竹。省戏曲研究院原副院长李继祖也认为,《秦之声》组织晋京是人心所向、众望所归。当年晋京时有着严格的纪律,此次因为要由《秦之声》具体组织晋京,有它在演员心中的权威地位,但是由于毕竟不是院团或演员的领导,在管理上有可能存在理不顺的情况,所以特别要加强纪律方面的约束。否则,有可能带去的是一支没有战斗力的队伍,给此次晋京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当年晋京都是领导现场督战,从一个剧目的筛选、一段剧情的推敲到一名演员的取舍,有着严格的标准,这种铁的纪律砸出了过硬的秦腔。组织这样一次大规模的晋京,要过细地制定一次晋京纪律,以打造和宣传陕西人的新形象为目的,要求所有人员必须以大局为重、绝对服从。(本报记者 王锋)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