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桥艺术作品演唱会”于19、20日晚连演两场。从他的成名作《千古一帝》、《蔡伦》、《杜甫》等剧目,到最新作品《西京故事》中的经典唱段,都在晚会中精彩呈现。伴随着陕西省“振兴秦腔”30年的不凡历程,作为秦腔艺术的领军人,李东桥回顾式地展示了自己数十部代表作品的精彩选段,回报广大戏迷多年来的支持与厚爱。
6月20日,由陕西省文化厅、陕西省戏剧家协会主办,陕西省戏曲研究院承办的李东桥表演艺术研讨会在西安举办。中国戏剧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季国平,陕西省文化厅厅长刘宽忍及戏曲界、评论界专家20多人参加了研讨会。大家畅所欲言,围绕李东桥的表演艺术谈看法,寻觅具有普遍意义且能够加以复制的规律性艺术元素,为秦腔表演艺术发展集思广益。
李东桥,国家一级演员,国家级非遗项目秦腔传承人,是当今秦腔的领军人物。从艺40年来,曾先后领衔主演秦腔《千古一帝》《杜甫》《西京故事》等数十部大型剧目,荣获第十二届中国戏剧节“优秀表演奖”、中国艺术节“文化表演奖”、上海戏剧“白玉兰主角奖”,是秦腔界的第一枝“梅花”,也是大西北秦腔生角演员中目前唯一一位“二度梅”获得者。
研讨会上,专家学者就李东桥的表演艺术风格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总结。秦腔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对其不能仅限于“为保护而保护”,使剧种凝固在影像、图像、文字等静态记录中,而应是为代继传承而保护,为发扬光大而保护。多演戏,演好戏,正是最有生命力的传承。
“剧本是一剧之本,导演是总体把控,音乐是戏曲的灵魂,舞美为戏曲增光添彩,但最终的呈现是通过演员的表演来实现的,应当对优秀演员的表演艺术不断进行总结。”“秦腔的特点是铿锵有力、慷慨激昂。李东桥将自己的优异条件与剧种的特色相结合,取得了令人称赞的艺术效果。”多位专家均提到了李东桥的“先天”优势,但更关注其“后天”发展。中国戏剧家协会副秘书长崔伟表示,李东桥的成功在于扎实创造与时代特色相得益彰,在于剧中塑造的新形象与鲜明的人物性格相得益彰。他说,演员在戏曲程式化的演出过程中,用新的生活鲜活了古老的秦腔。“秦腔的程式化是有文化内涵的,需要不断研究和开拓。”原西安易俗社社长,国家一级演员、编剧冀福记这样表示。
季国平表示,舞台呈现要回归剧种的自身特点,不可急于时髦化,急于让年轻观众认可,而缺少了“冷板凳”,缺少了学术,缺少了理论支撑。对于“旧曲新唱”的中国声腔艺术,演员的创造性比较大,不同流派也因“新唱”而确立,这也正是要研究李东桥等优秀演员在声腔方面传承与发展的原因。陕西师范大学教授、评论家畅广元等专家建议,对于在给定结构中进行创造的舞台演员,需要不断扩大审美视野,进行学理总结。
“一部戏成就一个人,一个人撑起一部戏。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刘宽忍表示,社会各界要多搭平台,做好服务,关心、支持、呵护表演艺术家,要不忘老的、扶植年轻的,支持传帮带,让表演艺术的财富不断积累。
中国戏剧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季国平表示,舞台呈现要回归剧种的自身特点,不可急于时髦化。
中国戏剧家协会副秘书长崔伟表示,李东桥的成功在于扎实创造与时代特色相得益彰,在于剧中塑造的新形象与鲜明的人物性格相得益彰。
李东桥艺术作品演唱会现场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