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乌海市海勃湾区,活跃着一支秦腔小剧团,骨干成员是来自甘肃、陕西一带的农民工。每周他们都会抽出1天时间,敲起梆子、拉起板胡,抒发思乡之情,也让乌海市民欣赏到地道的秦腔韵味儿。
“凤阳王绑烈子忙上金殿,骂一声小郭爱儿多是非……”8月28日下午,人民公园六角亭内,板胡、二胡、锣鼓齐奏,一位戴着髯须的男子唱腔高亢、气势豪迈,动作有板有眼,演唱者正是该剧团团长范伟刚。
今年41岁的范伟刚是甘肃省平凉市人,从小跟着当画匠的父亲为秦腔剧团画戏袍、脸谱,耳濡目染,对秦腔喜爱有加。范伟刚9岁开始登台唱戏,主攻花脸。几年前,他来乌海闯荡,现在是一名画工。一次,范伟刚逛公园时发现有人唱秦腔,为何不把这些有共同爱好的人聚集起来,成立小剧团?说干就干,范伟刚花2000多元买了鼓、跋和响板,渐渐地,剧团成员由起初的4人增加到了10人。
团里反串旦角的李永泉也是甘肃人,现在是乌海某企业的一名保安。别看李永泉一身阳刚之气,一进入角色,他动作轻盈柔美,唱腔婉转细腻。原来他是科班出身的秦腔演员,曾在剧团学习过。
尽管“天做幕地为台”,但大伙儿个个乐此不疲:“打工虽艰苦,怎能忘乡音?凝聚自乐班,激昂吼秦声。西北儿女们,唱响书法城。”范伟刚一首打油诗,表达了剧团成员的共同心声。
范伟刚在演唱《打金枝》选段
李永泉反串旦角。
“三天不唱秦腔,一月不知肉味”。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