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汉驾前几员将,英布彭越汉张良。那张良背剑把信访,访来了韩信扶高皇。他都于高祖爷把业创,在九里山前排战场。大战场,小战场,九人九马九根枪。立逼的霸王乌江丧,才扶刘邦坐咸阳。南门外筑台曾拜将,把将军官封三齐王。他朝里有个萧何丞相,后宫有个吕娘娘。萧何相,吕娘娘,二人定计害忠良。天上使的漫天网,地下芦席铺几张。他朝里无有斩信将,后宫转来女陈仓。九月十三韩信丧,天降鹅毛下浓霜。长安城百姓都乱嚷,为国忠良无下场。”(《二进宫》节选) 闲暇无事的时候,总爱放段乡音听,这样是最容易勾起思乡的回忆的。老家除了黄土就是人,人们都在过年的时候搞社戏,秦腔就是在这黄土地上生根发芽的。它成了山沟沟里唯一的热闹,站在家乡的梯田边上喊上几句和吆喝驴子的声音杂在一起,也算是黄土高原上的一种风情了。冬季收种闲暇的清晨天色朦胧伴着薄雾,人们赶着毛驴往山地里驮粪,在山畔随时可以听到秦腔的调子,口哨也好,清唱也好,被大山这个阔音器传播到好远好远,秦腔好象要把黄土地上的人和黄土搅和一样,再也分不开是山还是人。 “昼长夜长愁更长,忆起了往事欲断肠。可怜你年纪轻轻归阴去,抛下我影单只身好凄凉。欲待要高挂悬梁随你去,苦只苦痴心难把娇儿忘。恨只恨庵堂难把儿抚养,惨只惨血书裹儿弃道旁。我想儿茶不思来饭不想,念我儿每日泪汪汪。”这是秦腔《庵堂认母》的一段唱,大致是说解元徐元宰在庵堂寻母认母,简简单单讲述了一个母子相认的故事。母子情在秦腔里是个很常见的主题,平凡的如同这片黄土地一样,只是一片真情的难忘,〈〈三娘教子〉〉〈〈劈山救母〉〉(亦称〈〈宝莲灯〉〉)都是这类感情戏。孝顺是这片土地上儿女对父辈祖辈心底的敬佩,是对这片热土难以割舍的眷恋。 “念我儿每日泪汪汪”。在秦腔里悲伤感情的抒发是用“哭”来表达的而不是沉默,哭出来最直接,最深厚,最真挚。“刘彦昌哭的两泪汪”(《宝莲灯》)“王哭声二弟三弟兄难见”(《祭灵》),陈仁义老先生在《下河东》剧里以三十六哭祭奠先行官呼延寿廷更是催人泪下,感人肺腑。如果你参加过黄土地上的葬礼,你肯定被这朴素农民发自内心吐自中腔的哭声打动,要你是学音乐的保证你赞叹这亘古未有的一唱三叹,抑扬顿挫。除了哭,秦腔的豪情是其他戏剧难以比拟的。这些豪气就是忠义之士的气概,只要是一切恶势力,终究斗不过正义的。看着这些可爱的大花脸“龙子龙孙一律行”的包拯,“祖先铜锤怀里抱”的徐彦昭,,哪里还有龌龊和阴险的地盘?闯宫抱斗义胆数下大夫梅伯,鞭打镇台唯清县令王震。 秦腔也有她柔情的一面,和表达爱情的信天游一样,悠悠荡荡。《花亭相会》的梅英姐和张学生的羞涩,《花园卖水》的纯真,杜秀英《八件衣》的生死相许。 我爱秦腔,爱他的豪情,也爱她的柔情。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