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的秦腔“老班子”文化社——兼谈甘肃秦腔流派的演进变迁

1943年,我五岁时就开始跟着大人看戏了。最早而且以后慢慢成了“戏迷”经常看的秦腔社班,便是名为文化社的兰州“老班子”。

当时的文化社白天在小稍门外硷滩演出,剧场是一个大车门开向西北方向的比较大的居民院落。东、西、南三面是平房,北面是一座古老而简陋的木架结构的戏台。院里搭着遮阳挡雨的白布大账子,摆着几排木制靠背长条椅,这是看戏的茶座,东、西两边则是站票的位置。院里还有卖酿皮子、凉面、瓜籽、拉花豆等小吃的担子。文化社没有固定的票价(一直到兰州解放都是这样),看戏到大门口随便给些钱就进去了(当然不能太少)。想喝茶的买个碗子坐着看,不喝茶的在东、西两边站着看。演出中台上还有检场的人,演到精彩处观众鼓掌叫“好”,有时也打口哨,有时还要给演员披红挂彩。一切都显得消闲自在而且红火热闹。

兰州人所以把文化社叫“老班子”,是因为这个秦腔社班在兰州很早就有了。听老辈人说,十二红(李夺山)在的时候就叫“老班子”。可能是历史悠久,积淀深厚的缘故,辛亥革命(1911年)后,西安成立的易俗社开启了秦腔改良的新风,表现男女婚姻爱情和家庭悲欢离合的新编剧目渐成秦坛主流,陕西演员也不断来兰演出,兰州“老班子”虽然受到冲击和影响而几易社名,但它以甘肃本地演员为主体的基本班底却一直保留着、延续着,因而长期保持着甘肃地方特色的古老艺术风貌,演的多是以须生或花脸为主角的传统老戏。由于这些传统老戏大多表彰忠臣良将、豪杰志士的义节品格,而根据《封神演义》、《东周列国志》和《七侠五义》改编的,具有庄严肃穆气氛和神话迷信色彩的剧目又占有很大比重(陕西秦腔也有这些剧目,但不多演,更不作为主要剧目),因此与之相适应,在艺术表演上便非常重视突出人物的身分、气度和神采,注重用浓墨重彩的写意与夸张手法,比如脸谱的勾描、面部涂抹油彩或墨渍、大幅度的动作或特技、大铜器的运用以及燃放火焰,营造厚重炽烈的环境氛围,表现人物的神情状态和性格特征。唯其如此,便极其讲究作派,讲求作派的硬扎展拓和麻利干散,要求手里头清楚,脚底下干净,身段漂亮,脸上有戏,眼中有神。从而创造了以讲究功架(兰州人称为“架架儿”)的雕塑感和造型美为主体的表演程式、动作、技巧以及脸谱和服饰装扮,形成了粗犷激越、古朴浑厚又干散硬扎的艺术风格,体现了追求肃穆庄严和崇高的审美趋向,显示了与陕西秦腔同宗但却迥然异趣的地方特色----类似京剧中以周信芳为代表的“海派”艺术特色。这就是现今人们所说的甘肃秦腔流派特色。准确地说,也就是历史悠久的兰州“老班子”秦腔所保持和延续的古老艺术风貌。

兰州“老班子”秦腔的这种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古老艺术风貌,是甘肃的历史传统、地域景观、生活习俗、民间文化特别是宗教神庙文化等诸多因素影响的结果,既是兰州人精神气质的折射,又符合兰州人的审美趣味,因而一直受到兰州观众近似发狂的喜爱和欢迎。正因为这样,不仅从陕西来兰的许多有见识的演员,贤如麻子红(郗德育)都要污潜心学习以提高自己的艺术水平,而且连仿效易俗社而在兰州创办的新型社班和科班中学“生”、“净”的学生,诸如“秦腔训练班”(含“觉民学社”)的黄致中、彭安民、李益华、吴俊卿,“化俗社”的李化仁、郗化民、王化理、周正俗、任易俗,以及“新兴社”的孔新晟等,仍然把甘肃秦腔流派的戏路和风格特色当作学习的范本。演员的倾慕追踪和观众喜爱,这是“老班子”所以能够长期在兰州社班(包括耳陕西来兰的秦腔社班)的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主要原因。

据老辈人讲,兰州“老班子”的这种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艺术风貌和传统,是由福庆子(张福庆)、唐待招(唐华)、十二红(李夺山)、麻子红(郗德育)、富宝子(耿忠义)、二娃(岳中华)等为代表的杰出秦腔艺人创造、丰富和延续下来的。如果把老辈人这种口耳相传的说法,与标志着京剧成熟完善京剧须生的发展历史加以比照,福庆子与程长庚是属于同一历史时期的人物,十二红的艺术活动时期与谭鑫培(卒于1917年)大致相仿,麻子红(郗德育)与余叔岩(两人都卒于1942年),是同一时期的剧坛精英翘楚,而岳中华则是把甘肃秦腔流派延续到当代的杰出代表。这就说明,兰州“老班子”在清末同、光年间就有了,“老班子”的秦腔经历了与京剧同步发展的历史过程。这符合中国地方戏曲发展的艺术规律。

我小时候听老辈人说“老班子”的戏,他们常提到福庆子,说他是生、净两门抱的杰出人才,身怀绝技,文武不挡。《火焰驹》的放火和“三鞭子”是他创造的。他的拿手戏除《火焰驹》外,还有《血诏带》(曹操)、《黄花山》(闻仲)、《八义图》(赵盾)、《游西湖》(贾似道)、《五花马》(郑丹)、《三闯碧游宫》(广成子)等。他是甘肃秦腔流派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唐待招因向他请益成为一代名净,耿忠义学习唐待招把净角艺术推向高峰,十二红因承袭他的表演艺术成为红极一时的峥嵘人物,麻子红学习借鉴十二红的长处为须生行当开拓出崭新境界。

兰州本地或宗甘肃戏路的演员除耿忠义、岳中华外,先后有杨汝霖(花脸,俗称“尕麻子”,脸谱身架具有甘肃特色)、马炳南(须生兼演花脸,腹笥渊博,人称“戏包袱”)、王兴元(俗称“王相”,年事已高,牙齿脱落,常演老旦。扮相酷似老妪;有时还演《访白袍》的敬德)、张雨亭(俗称“寿娃子”,曾以旦角享名,后演丑角)、甲子(姓名不祥,演戏大而化之,但脸谱精绝,为人称道)、赵福海(花脸,耿忠义嫡传艺徒)、吴德育(旦角,耿忠义嫡传艺徒。唱做俱佳,富有激情,演《黄河阵》中的三霄、《五岳图》中的高兰英、《太和城》中的殷夫人以及《游西湖·杀生》中的李慧娘,颇具甘肃地方特色)、彭安民(小生兼演花脸,兰州“觉民学社”出科学生,演戏甘肃路数)、李益华(须生,兰州“秦腔训练班”出科学生,麻子红弟子,《哭秦庭》、《取都城》诸戏皆宗乃师戏路,尤以《拜台》中诸葛亮的变脸法因得真传而为人称道)、任易俗(小生,兰州“化俗社”出科学生,演戏平整规范,为兰州小生行的优秀人才)、周正俗(须生,兰州“化俗社出科学生,麻子红弟子,郗派剧目大多能演。以《潞安洲》颇具乃师风范而享有誉)、王化理(须生,兰州“化俗社”出科学生,嗓子沙哑,注重功架作派,完全甘肃路数)、袁天霖(花脸,永登县人,40年代出现的净角杰出人才,以擅演包公戏而名震一时)、孔新晟(须生,幼年曾师从麻子红学艺,后入兰州“新学社”学艺出科,戏路宽泛,做表富有激情)、梁培英(旦角,与梁培华为孪生弟兄,他为长,青衣戏做表都好,《对银杯》中二娘被害时眼鼻出血的表演,最为观众所称道)、梁培华(主攻旦角兼演小生、须生,兰州“觉民学社”出科学生,功底深厚,文武兼擅)、张观芳(旦角,文武兼演,是文化社的中坚人物)、王化兰(旦角,兰州“化俗社”出科学生,后改敲鼓)、王晓玲(旦角,艺名“九龄童”,嗓子很好,崭露头角)、韩宝恒(旦角,听说是票友下海,扮相俊秀,唱腔有韵味,观众很为捧场)、苗兰亭(花脸,永登县人,唱做甘肃路数)。

陕西来兰演员先后有穆九苓(须生,唱做俱佳,可惜未造成声势大红起来)、党玉亭(据说原名党金贵,演旦角,后改演须生,扮相端庄,声大音正,吐字清晰,擅长道白,《哭秦庭》、《六部大审》、《草坡面礼》诸戏宗麻子红戏路,是文化社的中坚人物)、刘金荣(须生,浓眉大眼,扮相挺拔,嗓音沙哑,讲究功架做派,在兰州一红到底)、肖正蕙(旦角,与李正敏、靖正恭、王正端同为西安“正俗社”出科的优秀学生,功底深厚,文武兼擅,尤以武戏享有盛誉)、朱训俗(旦角,西安“易俗社”学生,唱做俱佳,惜演出不多)、楼英杰(旦角,扮相俊秀,身材苗条,嗓音清亮,唱腔工稳,做表细腻,善于刻画人物,花衫青衣皆演,尤以青衣见长,其声势一度不逊于秦腔名旦何振中)、付荣启(旦角,扮相俊秀,唱做俱佳,是颇有声誉的陇上名旦)、牛利民(小生,西安“易俗社”出科学生,扮相英俊,功底扎实,嗓音清亮圆润,唱腔刚劲激越,以岳中华传授的《辕门射戟》、《花云带箭》和宗麻子红戏路的《哭祖庙》,享誉金城秦坛,是文化社后期的中坚人物)、王定秦(丑角,俗称“尕顶鞑”,嗓音清脆嘹亮,插科打诨,诙谐幽默,是文化社后期的当家名丑)、杨金民(花脸,嗓子不好,注重功架,由于潜心学习耿忠义的表演艺术,成为文化社后期耿派艺术的继承者)。

由于这两回路人马汇合一处,名角荟萃,阵容强大,我记得在我刚上小学的1945年前后的几年中,文化社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好戏连台、观众满堂的繁盛局面。不仅《小姑贤》、《三回头》、《三滴血》这类西安易俗社的戏也时有演出,扩大了剧目范围,而且诸多名家竞演拿手好戏,形成色彩缤纷的多姿景观。特别是楼英杰的旦角戏,更成为观众趋之若鹜的新的亮点。我看过他的《五典坡》(后本)、《白蛇传》、《玉堂春》、《白玉楼》、《白玉》,端庄典雅,唱做俱佳。特别是《白玉》尚飞琼的扯窗子,干净利落,神情并茂,极受观众赞赏。一时兰州人夸奖谁把啥活干得漂亮,便说“俊死了,成了楼英杰的扯窗子了”。

尽管这样,但由于耿忠义和岳中化的戏仍然是码列头筹,吸引观众的大魂文章,而麻子红的弟子周正俗、孔新晟正在走红,各以自己的所学承传郗派艺术的遗韵,又加之袁天霖的包公戏异峰突起,因而甘肃秦腔流派仍然保持着可观的阵容,文化社的戏依然洋溢着“老班子”秦腔的古老艺术气息。

耿忠义的戏,我看过他演《白逼宫》中的曹操,奸相毕露,阴森肃杀,一声“魏王进宫来了!”让人胆颤心惊;演《黄花山》的闻仲、《太和城》的孙武,伟岸肃穆,宛如尊神,让人肃然起敬。对阵开打,移步换形转过场中简洁沉稳的台步,鞭劈入里的动作,特别是展示功架的雕塑感很强的不同造型的扎势,更是大气磅礴,富有神韵,令人叹为观止;演《火焰驹》的艾谦,随火出台,挥鞭策马,人随火走,火随鞭发,台步的稳健合度,马后三鞭的简劲有力,摆髯甩落帽的干净利落,扎势亮相的大气美观,以及一个“门钻儿”微侧身驱疾步下场的边式漂亮,美不胜收,令人拍案叫绝。

岳中华的小生戏演的非常好,我看过他演《狮子楼》的武松,英姿勃发,身手不凡;《白玉楼》的张彦、《赶斋》的吕蒙正,温文而雅,神情并茂;而《狸猫换太子》的“陈琳抱盒子”,更的他独擅胜场的拿手杰作。他的须生戏也很有水平,我看过他演《法门寺》的赵廉、《五典坡》(后本)的薛平贵,平整规范,做表纯正;而《太和城》的孙武、《三闻碧游宫》的广成子,服饰装扮、功架做派都是地道的甘肃风范,威严清峻而矫健挺拔。得自十二红的小红(生)戏他更拿手,我看过他的《卖华山》(饰高鹞子),神采飞扬,别具一格。他也演耿家路数的甘肃花脸戏,我看过他和耿忠义合演的《双火焰驹》,两个艾谦,你出我进,各显其能,耿忠义沉稳凝重,以声势压台,岳中华迅捷干散以神情取胜,交相映辉,堪称双璧。他身量不高,面颊瘦小,但脸谱勾得非常精细漂亮。为扬长避短,他不演《白逼宫》中的曹操、《游西湖》中的贾似道,但《游西湖》的廖寅却是他独具匠心的艺术创造。他如《黄花山》中的闻仲、《破方腊》中的方腊、以及《五岳图》中的黄飞虎,虽宗耿家戏路气势恢宏肃穆,但却更显出迅急快捷、干散利落的个人特色。

在兰州人看不到麻子红(郗德育)而又渴望其精湛表演艺术再现舞台的情况下,他的几位艺术传人虽未达到神形兼备,但却格外引人注目。据说黄致中学的最好,但这一时期不在兰州,因而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麻子红神采风韵的周正俗,便赢得了观众的好评。他循规蹈矩,偏于守成,麻子红的戏,无论黑白胡子还是箭衣蟒靠,他大都能演。他功底扎实,腿功尤好,讲究服饰装扮的洁净美观,以迎风摆扎的干净利落为人所称道,多用鼻音而带有兰州方言韵味的唱腔也常被人们所仿唱。我看过他演的《杀驿》(饰吴承恩)、《逃国》(饰伍员)、《炮烙柱》(饰梅伯)、《九莲灯》(饰闵鹊)、《苏武牧羊》(饰苏武)、《破宁国》(饰朱亮祖),皆宗麻子红戏路,做表利落;而《潞安洲》(饰陆登)则因颇具乃师风范,成为其久演不衰的代表作。

孔新晟也是麻子红的弟子,但因后来又在“新兴社”学艺,加之本人聪颖好学,所以他演戏虽然总体上保持着郗派艺术的特色,但却能兼收并蓄,吸取众家之长,因而戏路比较宽泛。这一点要比偏于守成的周正俗显得聪明。他演戏注重做表,富有激情,既善于渲染浓烈的环境气氛,也能表现人物的性格神情,因而为观众所称道。他虽主攻须生,但小生戏也演的很出色。我看过他演《游西湖》的裴生,在“杀生”一场与吴德育的慧娘功力悉敌,配合默契,紧凑炽烈、观众不断喝彩;在与梁培英联袂演出的《对银杯》中饰演赵千,“灵堂祭奠”一场悲痛欲绝的神情,如泣如诉的演唱,以及催人泪下“娘啊”的呼叫,情真意切,悲凉凄楚,观众的掌声不绝于耳。须生戏,我看过他演的《八件衣》(饰杨廉)、《烙碗计》(饰刘子明)、《闯宫》(饰梅伯),俱显郗派特色,而《逃国》(饰伍员)、《九莲灯》(饰傅奴),却宗文汉臣戏路;还有《汾河湾》(饰薛仁贵)、《桑园会》(饰胡秋)、《三滴血》(饰周仁瑞),则艺通大路,平整规范,合情合理。

袁天霖是40年代异峰突起的著名花脸演员。他身材魁梧,噪音高亢宏亮,善于刻画人物,堪称唱做俱佳。他虽然不演耿家戏路的花脸戏,但他的大净戏特别是包公戏,却在庄重、沉稳、大气之中,显示着讲究功架造型,注重人物神采的甘肃风格特色。他的《苟家滩》(饰王彦璋)为人所称道,也有“活魏虎”之称(刘全禄号称“活魏虎”),《白马坡》(饰关羽)也演的不错,而“包公戏”更是名噪一时,在我的印象中其影响一度在田德年之上。他的包公脸谱,额面日(红色)月(白色)并呈,以月托日,表明日断阳、夜断阴;两颊粉红,突出阳刚之正气。他演的包公,出台亮相身架工稳,气度威严,道白声宏气足而铿锵有力,唱腔的高亢宏亮而富有感情,以及表现情绪激愤时的踢袍、扬袖、摆髯和相帽歪斜的表演和神态,既合情合理又色调浓烈,为“清正廉明、刚正不阿”的包公形象增添了新的光彩。因为这样,兰州不仅流行“袁天霖唱包公声音宏大,耿家的三鞭子压了天下”的顺口溜,而且也有他因唱活了包公而断明冤案的传说;正因为这样,他一度连续演出的根据《七侠五义》改编的《铡美案》、《乾坤鞘》、《铡国舅》、《三下阴》等包公戏,便成了文化社极受观众欢迎的热门戏。

陕甘秦腔名家交相映辉、相得益彰的联袂演出,更是造成文化社空前繁盛的一个主要原因。如我先后看过的耿忠义(饰贾似道)、岳中华(饰廖寅)、肖正蕙(饰李慧娘)、任易俗(饰裴生)的《游西湖》;楼英杰(饰李皇后)、岳中华(饰陈琳)、袁天霖(饰包公)、任易俗(饰赵祯)的《狸猫换太子》;楼英杰(饰石后)、周正俗(饰闵鹊)、孔新晟(饰傅奴)、甲子(饰石龙)的《九莲灯》;楼英杰(饰王宝钏)、岳中华(饰薛贵)、袁天霖(饰魏虎)、党玉亭(饰王允)、王兴元(饰王夫人)的《五典坡》(后本),堪称陕甘合璧的一流阵容。真是名角荟萃,各展其能,红花绿叶,相映成趣,情景盎然,美不胜收。

1947年耿忠义逝世,虽然岳中华健在,赵福海承续着耿派余绪,杨金民也陆续接演了耿家的花脸戏,还有耿派艺术的后学者刘新荣接踵而起,但因没有领军人物,甘肃秦腔流派便失去了以往的强劲势头;1948年前后,楼英杰远走新疆,周正俗创办“工人福利社”在硷滩后街挂牌演出,带走了刘金荣、王晓玲、牛利民、王定秦等人,文化社的演员阵容一分为二。只有岳中华、傅荣启、吴德育、袁天霖、孔新晟、杨金民、张雨亭、张砚芳等人坚守阵地,与“工人福利社”对台抗衡。

兰州解放后,约在1950年前后,文化社与工作福利社合并,更名为“文化福利社”在马坊门(永昌路百货大楼所在之处)演出;为时不久,该社又改名为文化社。这时候,虽然袁天霖逝世,肖正蕙、傅荣启、李益华、孔新晟、刘新参加了新创办的“兰州工人剧团”(在小稍门硷滩文化社原址,后改名新声剧团),原文化社的演员阵容再次分化,但因另有许多演员加入,阵容重新组合而进一步扩大。主要演员有岳中华、刘金荣、王晓玲、牛利民、党玉亭、周正俗、王定秦、吴德育、杨金民、李屏卿、王兰玉、刘新平、张月华、魏牡丹、韩玉兰等。为适应建国初期的繁荣局面,改变了“老班子”只演日场的惯例,日夜两场,坐票站票都有了固定的价码。除岳中华的《卖华山》、《火焰驹》,岳中华与杨金民的《五岳图》,刘金子荣的《出五关》、《金沙滩》、《伍员拆书》,牛利民的《辕门射戟》、《花云带箭》,周正俗的《潞安洲》、《闯宫》等传统戏外,还演出了现代剧《刘胡兰》、《白毛女》、《小二黑结婚》。由于人才济济,剧目丰富,上座率很高,文化社又进入了一个黄金时期。

1954年岳中华逝世,甘肃秦腔流派的势头再次减弱。1956年,文化社与一度颇有声势随后渐不景气的新光剧团合并,更名为文光社。由于又有靖正恭、李寿平、李景奎、雪文华、焦云平、张万平、李毓平、郑守乐、杨声乐、吕天乐、刘文乐、王彩霞、王蕊霞、王玉梅等的加入,演员阵容进一步扩大,演出剧目更加丰富,后迁至文化馆剧场演出,一直保持着兴旺繁盛的局面。但因为原新光剧团中来自平乐社的演员渐居主演地位,所以原“老班子”的古老艺术特色便日趋淡薄。

1957年5月,时时任文光社主要负责人的牛利民,为了恢复“老班子”的传统特色,特色,特邀武威的李化仁来兰演出《太和城》、《火焰驹》、《五岳图》,三场戏的广告一见报,便在兰州引起很大轰动,那时上中学的我,对于李化仁的精湛技艺只是耳闻,从未新见,于是怀着争先一睹的迫切心情,学看了他头天演的《太和城》和第三天演的《五岳图》。这是我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看李化仁的戏。当时文化馆剧场座无虚席,走廊水泄不通,连演三天,场场爆满。气氛热烈,盛况空前。《太和城》从“吴王坐账”开始,李化仁扮演的孙武头戴相帽,身着黑蟒袍,手执笏板,面目清峻伟严,挂三胡须,印堂画红色圆形图案,两道浓眉,双目炯炯有神,迎着观众炸窝的喝彩声健步出场,亮相赢得观众的热烈掌声;他那清晰嘹亮而带有兰州方言韵味的唱腔,更使观众如醉如痴。他与吴德育扮演的殷夫人,可谓棋逢对手,功力悉敌。他们对阵开打,配合默契,打一个回合,扎一个势子,形如雕塑,神采奕奕,台下都报以雷鸣般的掌声。他在《五岳图》中扮演黄飞虎,杨金民扮张奎、吴德育扮高兰英。他们三人脸谱和服饰装扮均宗甘肃老路,突出神情气度,做表朴拙简劲,色调厚重,气氛炽烈。李仁化扮的黄飞虎脸黑三须,身穿绿靠,头戴帅盔,后背扎红缎大彩球,出台一站,宛如尊神,气度非凡,神采飞扬,台下观众欢呼雀跃,掌声雷动。张奎与高兰英背靠背联手对阵黄飞虎,开打得严密紧凑,简洁明快,扎势亮相的挺拔沉稳,各具神态,观众的掌握声不绝于耳。

俗话说“养儿像舅舅”。李仁化功架挺拔硬扎,动作矫健敏捷,踢袍甩袖撂胡子干净得落,以及台步背影的边式美观,特别是表现人物的气质神采,确定很像其舅舅岳中华。他不愧为独得真传的名门俊秀。他演的《太和城》、《火焰驹》、《五岳图》,由于集中了甘肃秦腔流派的艺术精髓,展现了兰州“老班子”秦腔古老的风格异彩,因此让兰州观众再一次沉醉、痴迷。然而,尽管如此,就我个人的感觉,李仁化在兰州的这次盛况空前的演出,充其量也只是甘肃秦腔流派行将消失前的一次回光返照,让人在狂喜之中感到了悲凉。这是因为,随后不久开展反右派斗争,牛利民被打成“反社会主义分子”,又在随后不久的1958年,吴德育、周正俗、刘新平、魏牡丹、李景奎、李寿平等去河西支援安西县。这种“左”的政治冲击和某种人为的排斥,不仅大大地削弱了原文化社的中坚力量,而且也从根基上消解了“老班子”的古老传统。具体地说,1958年文光社改为兰州市秦剧团,“老班子”实质上已经变成了“新班子”,甘肃秦腔流派也就从根本上消失了。

自此迄今,四十多年已经过去,兰州的“老班子”秦腔可能早已被人们忘记,然而它却是甘肃民间文化的瑰宝,我们不能让它随着历史的云烟消失。为此,我根据自己作为一个观众的所见、所闻、所感,运用回忆的方式,粗浅地探讨了兰州“老班子”秦腔古老的艺术风貌,概略地记叙了甘肃秦腔流派的演进变迁,期望能对我们加强保护民间艺术、建设文化大省有所裨益。
(2005年第一期<甘肃戏苑>)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