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西安7月9日电 记者8日从西安举行的一场“陕北说书”研讨会上了解到,绵延数千年、被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陕北传统曲艺“陕北说书”近年来已日趋衰落,正亟待发展传承。
“陕北说书”是陕北极富地方特色的传统曲艺形式,据说起源于西周时代。“陕北说书”最初是由穷苦盲人用陕北的民歌小调演唱一些传说故事,后来吸收眉户、秦腔及道情和信天游的曲调,逐步形成为说唱表演长篇故事的说书形式。艺人用陕北方言,手持三弦或琵琶自弹自唱,说唱相间地叙述故事。
“陕北说书”数千年来一直是陕北老百姓最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然而,近年来随着陕北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电视、录像、舞会、卡拉OK、台球、棋类以及南来北往的各类文艺团体演出,已经把“陕北说书”挤出了城镇,只能在十分偏僻的山村才能见到。
很多年轻人反映,“陕北说书”内容和形式陈旧。今日的“陕北说书”,演唱的多是传统书目,说唱形式也一成不变。传统书目包含的思想、观念等,与新时代的精神相距甚远,很难引起年轻听众的兴趣。
参加“陕北说书”研讨会的很多专家认为,随着人们对文化生活的追求有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陕北说书”的发展、传承,已成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不然,再过一、二代人后,“陕北说书”将可能成为历史。(记者 毛海峰)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