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戏曲艺术,可以总体欣赏,也可以就一本戏,一折戏,一个唱段,一场武打,甚至是一项戏曲特技、一个做功、一个眼神等等,因为它是艺术,通过欣赏,使听、看者有一种多感观的艺术享受。本文想对久演不衰,常演常新的秦腔《二进宫》这一经典折子戏的戏曲艺术魅力,谈几点感受,提出来与网友和戏迷们共同鉴赏,不妥之处,请大家讨论榷商。

《二进宫》是秦腔传统本戏《忠保国》中常单独演出最多的一折。《忠保国》也叫《黑叮本》、《徐杨叮本》、《赵飞搬兵》。剧情概况是:明穆宗去世时,太子朱翊(神宗)年幼,无法继位,太后李艳妃垂帘听政,受其父李良诱骗,将朝政交其执掌,并言明太子长大后还政于太子。定国公徐彦召与兵部侍郎杨波看出李良的谋位野心,当殿力谏而未被采纳。徐彦召为防李良的阴谋,将女儿事先安排在宫内侍奉太后,以便随时通风报信,及时采取应对之策。李良掌朝断绝水火,封困朝阳,谋位野心彻底暴露,李艳妃此时才明白,随亲下密诏恳求徐、杨解救,徐小姐乃文武全才,用箭将密诏传射至杨府,杨波令义子赵飞连夜速去外地搬兵,不日搬来了杨俊明、杨俊青及马芳多路兵马,形成引弹即发之势。《二进宫》就是描述:此时,徐、杨二人再进宫面见艳妃,艳妃悔恨交加,跪地哀求二人权龙保国,并封杨波为太子太保,君臣合好,徐杨发兵,问罪李良,朝纲宁静。

姑且不论这处传统戏的历史真实性如何,但毋庸置疑《二进宫》这折戏却是无比的经典,不但秦腔有,而且也是京剧及其他的剧种时常演出的剧目之一,估计秦腔演出的频率最高,特别那段三人对唱,欢、苦音交替的唱段,更是脍炙人口。只要是常看常听的戏迷,可能都把这折戏的主要唱段唱词,熟练的背诵下来。经过本人对很多名家演唱版本的听、看欣赏,对每个唱词的反复对比,初步认识到久演不衰的《二进宫》秦腔折戏可以从以下几点,展示出它的戏曲艺术魅力:

(一)行当齐全;虽然细分秦腔的行当有十三门二十八类,但总体来讲还是生,旦,净,末,丑五大行当,在这个不到一个小时的折戏中,除了丑角之外,前四大行当都有了,这折戏共有五个角色,(虽然婴儿太子是道具,但举足轻重,也应是一个不说话的角色,不算在内是不行的)。而须生(杨波),正旦(李艳妃),大净(徐彦召)都具有戏曲三大行当的代表性。而小旦徐小姐,太子婴儿(当然就是末角了)。在一折戏中同时能欣赏到秦腔生,旦,净主要行当角色演唱,也可以说《二进宫》是绝无仅有的,这是其戏曲魅力之一;

(二)名家联演;我们通常说一出好戏能造就并演红几代名演员,而几代名演员又能演绎同一出好戏,使其常演常新。由于《二进宫》需要生、旦、净行当来演,必然形成,不同行当名家的联袂演出,如几代以来的名生,名旦,名净,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都联袂演出过这折名戏,从而形成了不同的经典版本,在咱们的网站就能收集到好几种不同的名家演出的(音、视频及全折唱词)版本,本人反复听、看的就有四种。这对我们欣赏这折戏的戏曲魅力,创造了极好的条件;

(三)唱功突显;秦腔四大艺术表现形式就是唱、念、做、打,总体来说是以唱为主,而《二进宫》这折戏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突出了唱功,(相对来讲,念、做不多,打是没有的)而且是生、旦、净三大行当不同特色的唱功,出场的角色都有唱段(当 然除过小太子)。在全折戏中可以欣赏到正旦的两段经典苦音唱段:“泪珠儿不住的胸前流淌”及“千千思来万万想”;可以欣赏到小武旦六句唱腔,还能欣赏到须生,大净一人一句的轮唱(徐唱:五更三点月昏黄,杨唱:明月朗朗出东方“及须生杨波的大段欢音唱段“千岁进宫休要忙,听为臣与你讲比方”,还有更为精彩的生、旦、净的对唱。通过唱功的欣赏,可以说这折戏,把秦腔的唱腔艺术基本上都展示出来了;

(四)唱词经典:唱词是诗歌化了语言,这折戏的唱词由于原作者的匠心,再加上若干年来,几代不同名家演唱实践中的锤炼,唱词不但精练,而且符合剧情和人物的心态,唱词有抒情,也有叙事,体现了雅而不俗,雅俗共赏,这可能也是这折戏久演不衰,常演常新,演员爱演,观众爱看,戏迷爱学的原因之一,虽然是不同演员的演出版本不同,但唱词差异很小,观众及戏迷对这折戏的唱词提出异义的也不多,可能不少的戏迷对其中的唱词早就熟记在心。本人自幼在没有剧本的情况下,通过台下听、看,学、 唱相互交流,早在五十年前就已把全折戏词背诵下来,看来今世是无法忘却了;

(五)板式多变;依据场景、剧情和剧中人物心态,《二进宫》演唱过程中,从行当来说是生、旦、净,从唱腔分类来说有苦音唱腔,也有欢音唱腔,从唱板来讲的是多板式的相互连接转换组合,依次分析来看,李艳妃一上场就以苦音慢板开唱,中途倒二六板,最后以二六溜板落板;徐小组演唱了六句欢音二六板,以溜板落板;徐、杨是一呼一应,一叫一答并开始了一个精彩的挂号叫板,上场来,每人一句的轮唱,以欢音慢板开唱,中途转二六板,从“转面来叫声杨老将……,进寒宫望一望受苦的娘娘”是欢音二六,并以二六溜板落板;杨波一大段唱是以欢音二六板起唱,第三句通过欢音二导板,立即转欢音慢板,慢板只唱两句后,从“访来了韩信辅高皇”即转入二六板,最后以二六溜板落板;从徐彦召“好一个精明灵俐杨老将”开始,徐、杨都以欢音二六板对唱,最后“摆一摆手儿坐两厢”以欢音二六溜板落板。接下来李艳妃是以苦音二导板开唱“千千思来万万想,……。”随即转为慢板,以二六溜板落板。徐的“太平年间把荣享”,进入了最精彩的三人对唱,徐、杨各唱一句欢音二六板,李则唱两句苦音二六板,如是欢、苦音交替,此后大都是二六板,不在繁述。罗列这些板式的目的就是想说明,这折戏的板式是复合多变,所以从头到尾,所有的唱腔给观众展现丰富多彩的戏曲艺术魅力,而没有重复单调之感;

(六)富有情感;因这《二进宫》是《忠保国》本戏中的一折,又是属于宫廷戏,所以全折戏没有突出的戏剧情节,但通过人物大段的唱腔演唱,却有着很丰富的情感,从唱段及欢、苦音腔就能感受到这一点,李后的不听良谏,一意孤行,当殿惹来了徐杨叮本,而落得了个被困、悔恨、忧愁,无奈、随时都有坐失江山的地步 ,不得不发出“怨天恨地加愁肠”的感叹;徐、杨经过筹思、规划、准备、搬兵、调将、兵临城下,成竹在胸,引弹特发之势。特别是三人对唱中,徐、杨是明知故问,双双还要告老辞朝还乡,急的李艳妃只得当即屈膝哀求,从而让李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辨别出奸臣与忠良,最后君臣相互谅解和好,共保大明江山。

(七)一点体验;我们华北油田秦腔自乐班2000年组织起来后,经过一段时间的练唱,目的完全是自娱自乐,因为在地处华北平原的河北省,只有西北的乡党可能喜欢听秦腔,当地人根本不知秦腔是啥戏。可是由于管理局宣传部的支持,我们虽是自由组织的,但也明确领导上属,成为戏曲艺术级织之一。在社区的晚会上,要我们秦腔自乐班也来一个节目。对于没听过秦腔的人,和喜欢秦腔的乡党,经过大家商量,只有唱《二进宫》的三人对唱可能最合适,一是西北职工对这个戏很熟,二是让没听过秦腔的人,听听我们秦腔的生,旦,净唱腔的独特魅力。于时,一方面确定了最佳人选,特别是徐彦召由嗓音非常浑厚宏亮的音乐老师演唱,另外用电脑把唱词一句一幕的作成幻灯片,并借来了单位的投影仪,演出前陕西及西北人奔走相告“今晚有秦腔节目”,消息不胫而走。演出的当晚在千人的灯光球场,挂起了屏幕,打上唱词,欢音二六板头过门奏后,一句“太平年间把荣享”大净唱腔通过立体音响,划破了长空,震撼了现场观众,掌声四起。净、生、旦三人对唱,明显的欢、苦音唱腔交替,一句一幕的大字幕,让观众都能听得清,看得懂,从开始到“你保上太子登龙床”,只有几分钟的节目,取得了极好的效果。使我们秦腔自乐班,一炮打响,不但自已自娱自乐的坚持七个年头的演唱,只要社区有晚会,就会安排我们的节目,二00二年七月还搞了一次专场。这也从侧面说明我们业余的自乐班用《二进宫》唱段来展示秦腔戏曲艺术魅力之所在,也是成功的。

当然,秦腔戏曲艺术魅力是剧本、演员、导演、唱腔、音乐、舞美及唱、念、做、打四功的综合艺术表演的整体体现,本文只阐述了这折戏一点皮毛,讲的极为粗浅,错误之处,再所难免,切望网友指正。

2007年6月7日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